海协海基两会将扮演要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11:08 南都周刊
海协海基两会将扮演要角
  台湾水果去年在郑州展出。台湾新一轮政党轮替后,随着两岸关系好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台湾产品进入大陆。 摄影 小鹤

  海协、海基两会将扮演要角

  南都周刊:能否请您预测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人事布局?

  杨泰顺:马英九上任之后,原本被陈水扁矮化、空洞化的海基会,功能可望再被凸显,但这个位子给谁坐?国民党内的保守派有太多人想要抢这个位子,这实在是考验马英九的智慧。

  有人在党内建议不如由荣誉主席连战来担任,但坦白说,这并不符合马英九实际需要,马英九想要在两岸大展鸿图,他自己要调度全局,独揽其功,找个党之大老或过去顶头上司指挥,事实上并不是太聪明。

  既然没有太多的政治责任,党内位阶甚高的连战可以在和中共的“政党交流”或其它预备性、较低政治性的、乃至于文化上的交流互动有其角色,但还是无法超越海协、海基两会作为对话主管道的重要性,当然也不适宜担纲促成对话的先头部队,若真的要论人选的话,或许几年前促成国民党高层访问大陆的江丙坤,还比较合适。

  无论如何,“党对党”的时代过去了,两会交流才会继续扮演要角,当然对话的原则和前提还是不变的,而马英九将会透过海基会出击,把两岸议题拉到政策最前排,好干些功勋出来,让台湾人民对他的主政更有好感。

  南都周刊:马英九上台后,两岸会谈有哪些议题可以处理?

  杨泰顺:两岸和谈是迟早的,必然的。就议题来看,现在三通乃至直航,都已经差不多了,技术上不是问题。

  个人认为有关经贸往来是值得先行的,不少台湾人都希望在大陆做生意时,也有台湾的银行据点,可提供较熟悉的功能性服务,另外文化交流也可以先尝试慢慢加温,毕竟陈水扁掌权时很多该做的都没有做,这些往来可以为其它的开放或互动,营造更友善的气氛。

  马英九选前谈到不会开放大陆劳工来台,这我倒认为没那么悲观。全面开放或许不是短期的事,但进一步的劳动力供给却可以用“鸟笼经济”的方式来做。例如比照目前大陆渔业工人在台湾工作的安排,划定特定的离岛或本岛沿海工业区,小规模地引进大陆劳动力,来进行试点交流,同时吸引台商回台湾投资,共创双赢。这样较务实的做法,马英九应该还是有考虑的空间,也不至于对台湾既有的劳动力市场构成太大的冲击。

  此外,像“避免双重课税”、“人身保护”等问题,或者较敏感或者太过个案化,谈判的期程恐怕要很长。当然,就算是马英九和萧万长选举期间不断鼓吹“两岸共同市场”的好处,但这仅是两岸经贸荣景可预期的包装功夫,倡言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上走向“欧盟模式”不是那么简单,也无怪乎马英九会保守地说,欧盟的整合也是经过了三四十年才谈及零关税、劳动力开放等争议话题。

  南都周刊:您认为,马英九掌权后,两岸发展的最大变量是什么?

  杨泰顺:不能讳言双方在扩大交流之余,还是要注意出现关系恶化的可能。个人认为,因为开放交流而变得热络的经贸往来,将可能导致经济上的冲突,进一步引爆两岸的政治歧见,和台湾的内部歧见。一旦两岸扩大交流,人民互动增加,摩擦也增加,两岸当局就不得不出面处理或做出表态。对马英九而言已无“双手一摊,干我何事”的空间,若开放了又不管,只会让“台独”对手坐实他“卖台”、“无能”的批评。

  当然,若马英九只想着借国际视听,在处理这些议题时“倒打一枪”,把所有问题推给大陆当局,以取悦“台独”或作为无能施政的卸责之辞,事情只会弄得更糟更复杂,也会摧毁双方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

  不过我可以乐观地期待,在两岸氛围良好之下,马英九应不至于主动挑衅,让自己的政策乱了套,可以期待他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主义者,自然两岸关系出现变量的可能,会比民进党控制台湾八年要少许多。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