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德国式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13:41 新民周刊

  德国人对核能很谨慎,对可再生能源很追逐。

  撰稿·肖维荣

  1989年初春,我们这批公派留学生在法兰克福下飞机后,就登上了去哥廷根歌德学院的火车。铁路两边的盎然绿色和瓦明窗净的建筑引发了我们的讨论:如果说中国的GDP将来会超过德国,那么我们的环境需要多少年才赶上人家?对于这一问题,尽管至今仍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但德国人在可持续发展上的态度,却足以引起我们的深层次思考。

  其一,对能源的态度。德国核能网公布的截至2007年底的能源生产统计数据为:2007年生产的能量总数为1405亿度电,其中核能22.1%、褐煤24.5%、烟煤22.8%、天然气11.7%、风能6.2%、水电4.3%,其他(包括太阳能、生物量发电)8.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德国人对核能很谨慎,对可再生能源很追逐。目前在德国运行的有17座核电站,但这一数字一直在减少。目前政府竭力支持和鼓励的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发电、生物量发电和沼气发电等。

  政府对再生能源的支持,体现在再生能源入网电价(高于一般能源价格)的调节,以及对再生能源项目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上。比如,普通家庭可自费安装太阳能设备,连续12年可将生产的电能以较高价格入网以代替政府补贴。再如德国ISET研究所,他们每年约1000万欧元的研究经费中,有33%来自于联邦政府,16%来自于黑森州政府,13%来自于欧盟,25%来自于合作伙伴(ISET2007年度报告)。

  其次,对资源和环境的态度。从能源态度上,可看出德国人对待资源的珍惜情结。同时,工业界对环保法律的遵守也是自觉的。在工业品生产过程中,环保设备的投入自然会提高产品的成本,这也是“Made in Germany”产品价格高的因素之一。

  另外,德国的垃圾处理已形成一个可循环体系。该国每个家庭基本上有4种垃圾是必须分拣的:纸张、生物、塑料和杂垃圾。每年,每个家庭是按照垃圾桶的个数缴费的。

  笔者刚到德国不久,一个当地朋友就说,如果我本人愿意,他愿把他的旧车送给我,虽然我婉言谢绝,但当时却着实感动了一番。后来才明白,那辆车如果要通过质量保证检测要花一笔修理费,如果扔掉也是要花50马克的。

  德国社会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国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觉悟。德国人的财富一方面是靠经济发展的积累,同时也是他们自己节省出来的。据欧洲旅游网宣称,德国的森林覆盖率达30%,可以说到处都是绿色。即便是这样的好环境,德国人还不断在警告:“环境在受到威胁”,“要采取行动保护”云云。

  再次,对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态度。严谨的德国人,其循规蹈矩是出名的。遵纪守法是他们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这当然也是因为违法的成本是很高的。同时,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让他们愿意监督和检举他人的违法行为。如果有人开车不小心在停车场碰擦了别人的车,他一般会等着车主回来处理事故,或贴个条子,将联系信息及车辆信息告知对方。如果选择逃逸,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因为他人的眼睛会时刻盯着事故当事人的。也正是这样的价值观,给德国社会带来了秩序,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其中有一层意思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际上,从我们社会发展的进程到个人生活的天地,无不体现着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持久不衰的竞争力的保持。要做到这一点,GDP不宜作为唯一的判据,而是GDP指标、效能指标、环境指标以及国民满意度指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不仅需要政府的设计规划与支持,同时还需要国民的发展意识、集体的承诺和觉悟的提高。(作者为贝加莱(B&R)中国区总经理、博士,本次征文投稿信箱:xmzkzw@vip.sina.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