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导手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园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19:07 央视《生活567》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园 《拯救民勤绿洲》专题片记者手记 CCTV-7《生活567》栏目记者 常世江 这几年当中,我一直想去民勤做一期关于生态环境的节目,因为在很多影像当中我知道了这个地方,那里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让人印象深刻。2008年3月26日,我和摄像登上了北京飞往兰州的飞机,到达兰州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来接我们的甘肃团省委青农部部长张小平,在车里又简单地给我介绍了民勤的生态情况,因为前些天他刚刚从民勤回来。他说没有去过民勤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沙漠的破坏力,听着他的讲述我们又对民勤加深了一层印象。吃饭的时候,甘肃团省委宣传部的郝江临副部长,把几个饭桌上没用过的一次性湿纸巾塞给了我们,她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到了民勤也许你们能用得上,一是因为民勤非常缺水,二是民勤风沙特别大,你们要是住在当地老乡家里,洗脸也是件困难的事情。 27日早晨从兰州出发,天气很晴朗,兰州市区黄河两岸的柳树已出现了绿色,让人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车子直奔民勤县城,在武威去往民勤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诸如“保卫民勤绿洲,合理利用水资源” 的好多宣传标语大牌子,矗立在公路两边特别醒目。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是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近6年来,民勤县尚未治理的风沙口流沙又向绿洲方向前移了15米至40米。目前,流沙正在以每年8到10米的速度吞噬着绿洲腹地。在民勤沙漠边缘的村庄,由于狂风的作用,大量的沙子飘落在了村民的房顶上,造成村民房顶被压塌,围墙被推倒。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沙上墙,羊上房”。扫沙、拉沙已经成为了沙漠边缘村庄百姓生活中的每天都要做的事,可是既使是这样,他们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家园。 当我们来到这个沙漠边缘只住着一户人家的民勤县东容村六社时,我们看到的是残垣断壁,到处能看到倒塌的房屋,看不到一丝村庄里该有的生机。坚守在这里的最后一户人家是魏光财家,魏光财今年56岁,和从小得了中耳炎听不见声音的老伴一起守着这个寂静的村庄。当我们到来时魏光财主动提出带我们参观一下他们的村子,因为在他的内心里认为,只要有人住,村里就有人气。 对老魏来说,他这56年的全部记忆,都寄托在了这个既将消失的村庄里。 瘦小的老魏做过村里的老师,他很怀念那段教书的日子,那时候村里学生也多,有时候公社还要给村子里放场电影,春节期间,大家热热闹闹地扭秧歌,村庄里充满了欢乐。现在,那锣鼓声、笑声似乎还回荡在老魏的耳边。沙漠离老魏住的村庄只有两公里远,由于缺水,村里老百姓陆续离开了家乡,2005年底老魏最后的一户邻居也搬走了,老魏也曾经搬出去三次,但是他最后又搬回到了东容村,因为他总觉得不习惯外面的生活。再加上自己和老伴都有病,浓浓的思乡情结,使得他不想再折腾着搬来搬去。但是看到邻居们一户户都搬走了老魏很伤感,大部分人搬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些偶尔还通个电话问候一下近况,老魏很想他们。 老魏的儿子和儿媳到内蒙古打工去了,很少回来,女儿在县城上班,偶尔在节假日才回来一次。老魏和妻子没事就在家里看看电视,老魏很喜欢草原,因为那里有水有草,是他梦想中生活的环境,还有自己的儿子在草原上打工,他也非常想念儿子。老魏特别想有个孙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老魏思想里已是根深蒂固的老传统,儿子都结婚几年了,还没有孩子,老魏很着急,村庄也荒芜了,自己也一天天老了,老魏认为村庄里延续生命的东西太少了。 村庄里的生活孤单而寂寞,一个月前别人送了老魏一只小狗,老魏家的这个新“成员”很活泼,也很听话,老魏也非常疼爱小家伙,平时小家伙也和老魏两口子形影不离。也许是好久没有见到人了,小家伙一见人就很友好的往身上扑,拽着记者的鞋带不放,有时候还要抢抢镜头。在老魏家里,墙上那张瀑布风景画特别显眼,这是老魏三年前特意买的,他说他做梦都想,村子里要是能有这么多水就太好了。 由于缺水,老魏很节省用水,每次洗脸洗手都用一点刚刚能遮住盆底的水,盆里的水都很黑了老魏还要洗上两三次,实在太脏了再端去饮鸡。对老魏一家来说“水比油贵”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每隔半个月才能到五六公里外的地方去拉一趟水。 按农历说,那时候快到清明节了,老魏要上坟祭祖,现在村庄里人都搬了出去,每年只有老魏一个人来上坟祭祖,他还要代村里搬出去的人上坟。老魏觉得这块土地曾经养育了自己,就不应该忘本。现在村庄里又剩下老魏一户了,看着破败的村落,和因干旱缺水死去的沙枣树,老魏很难过。 老魏一家的生活很简单,半个月他要去趟镇里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拉一次水,来维持日常生活。3月30日是给老魏家供水的日子,如果没有水,他家的十亩田就没法种,一大早,老魏就来到渠道边,昨天通知帮忙干活的人还没有人影,老魏显得很着急。老魏对这次供水很重视,因为他不知道明年政府还让不让他种地,因为按照规定,为了保护生态,要压减耕地,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地下水资源浪费和对植被的破坏,如果一旦不让种地,老魏将失去所有的收入。现在固执的老魏却一直没有搬出去的念头。一来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在沙漠里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不舍得村子里几辈人种下的数十公里的红柳林带。他担心,一旦他离开了村庄,这些红柳林就会很快枯死、消亡,家乡就又少了一个屏障,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护林员,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让村庄披上绿色。 其实离老魏村庄不远处就是青土湖,那里曾经是个水草丰盛的地方。据介绍,曾经水波浩淼的青土湖是从1957年开始干涸的,20世纪70年代前,湖底尚属沼泽和湿地,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青土湖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植被群落退化、死亡。九十年代,湖底被黄沙掩埋,成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