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流落异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3:38 南都周刊

  笔者在英国游学期间,和许多学者一样,最想去的是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在那里看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从中国、埃及、印度、缅甸、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许多地方通过各种渠道搜罗来的百万计的珍宝,从上万年前的埃及首饰、几千年前的许多木乃伊和各类大理石雕像,到中国的甲骨文、周朝钟鼎、唐代各类唐三彩以及著名的孩儿枕、著名的敦煌壁画直到明朝的景泰蓝折叠屏风、清朝的宫廷珍藏,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域色彩浓厚的各类宗教偶像,甚至把几千年前雕刻精美的古巴比伦城门整体搬迁过去,把古代埃及的整体墓葬和石棺也搬迁了去。中国几尊儒雅的石雕像则被放置在博物馆入口的两侧,拱手礼让,普及着东方的礼仪。而在中国展厅里,弥勒佛仍在异国笑得灿烂,依旧是乐得合不拢嘴。

  你不能不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不能不发出强烈的感慨!这些文物的母国当时为什么落到了这步田地?

  据说在展厅展出的物品不及大英博物馆总馆藏的六分之一,有关中国的宝物和文物更是如此。特别是在中国展厅,心中总是感到悲哀、无奈和强烈遗憾。同时,也不得不为当时工业文明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这种处心积虑的搜索所感叹。实际上,有多少文物在当时的殖民地国家被当作一文不值的“破烂玩意”,被当时的西方文物贩子几个小钱就哄走了,中国的敦煌浩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便在当代,又有多少有价值的文物、有价值的遗址或历史遗迹被掩埋、毁坏而不自知呢?!

  虽然从国际法上讲,这些文物仍属于它的母国,但人们又有多少能力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等国家的博物馆讨回呢?谈到中国被掠走的各类文物,国内许多人主张不惜巨资到国外的文物拍卖行去赎回,以显示爱国情怀。我认为这大可不必。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百万计,你自己的东西却要用自己的巨资去买回,得不偿失。你买得起吗?但假如一些地方硬要把巨额款项拿来修建什么中华文化标志城,那还不如干脆拿来到海外回购中国的真文物了。

  博物馆免费开放

  大英博物馆里还有专门的欧洲展厅,展览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在内绵延三四千年、象征欧洲文明的许多器物、雕刻以及散碎的雅典卫城等等。通过观察这些欧洲文物,你会发现,欧洲的文明和历史、工艺水平并不比东方逊色,这方面或许人们还存在一些误区,误以为古代欧洲就是蛮荒和不毛之地。当你仔细端详那一个非常细小而静心雕琢的玉石飞鹿是从三四千年前的欧洲古墓中出土的时候、当你发现3000多年的欧洲铁器的时候、当你在欧洲许多地方也感受他们文明的绵长和灿烂的时候,也许我们真的要改变一些关于古代洲际文明的定势思维,重新审视一下那些西方史学家是否在故意贬低他们自身的文明史?

  英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都是免费的。除了以古代文物为主要展品的大英博物馆外,在伦敦还有自然地质博物馆(各种自然地质方面的科普实物展品,特别是各类动植物标本,以及各类大小的恐龙化石)、科学博物馆(就是科学史的实物殿堂,有各种年代的蒸汽机、机车、飞机、武器,甚至有美国阿波罗登月的月球车等等)。这些在英国人眼里都该是文物。在约克市有一个火车博物馆,从最早的火车直到日本和法国的子弹头列车,应有尽有。

  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要身在英国,只要你想学习、开眼界或寻找陪孩子以及友人的好去处,各类人文或科学博物馆当然是非常好的所在。那里不仅免费,而且工作人员非常负责,态度和气而认真。人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受更多的精神洗礼。2008年3月起,中国免费开放大批的博物馆,实在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善举,期待国内有更多更好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最好包括各类科技馆、地质馆等等,这是大幅度普及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历史情怀的重要举措。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