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旧闻:霓虹灯下“好八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4:54 smg《深度105》
说旧闻:霓虹灯下“好八连”
好八连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如果您在每个月的20号这天,来到上海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就一定会看到这 样的情景:很多解放军官兵正在忙上忙下,有理发的、有补鞋的、有量血压的;当然了,这都是义务服务。这些解放军就是闻 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今年正好是好八连命名四十五周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追忆"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 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解说】1962年,前线话剧团的演员袁岳来到八连体验生活,不久以后,他就要出演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 而八连正是这部电影的原型。

  【采访】《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赵大大的饰演者袁岳:四班有个战士叫罗大大我就睡在他的下面便于向他学习观察他 的特点他就自己那双袜子(衬衫)补了38个洞他不是没钱而是养成了一个艰苦朴素的习惯。

  【解说】这时的八连已经闻名全国,许多报纸都刊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这支120多人的连队,在当时 最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却保持着最朴素的作风。

  【采访】《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赵大大的饰演者袁岳:感到进城以后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连队,真不容易,而且在我们 军队,在我们党内,在我们社会上都发生了很多事情,进城以后抵御不了香风臭气,抵御不了红红绿绿,怎么样对待,到拍这 部戏更理解了,更有感触了。

  【解说】半个世纪之前,“艰苦朴素”这简单的四个字,对八连来说却意味着一场真正的考验,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斗 争;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还要从上海的解放说起。

  【解说】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上海;进城以后,八连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站马路。

  【采访】“好八连”第四任指导员王振华:上海来了以后,看到上海的穿着,那时候女同志叫三句话,就是沐浴的胳 膊大腿,吃了死人的嘴,这个战士都能背,所以这些战士那时候看到这是一个印象。

  【解说】八连的前身是华东军区的一个辎重连,1947年,在山东莱阳的一个小村庄里,20多名解放军干部带领 着一批翻身农民组成了最早的八连,连里的士兵几乎都生长在农村,从没到过城市,更不用说是在大上海,站在号称"十里洋 场"的繁华南京路上了。

  【采访】《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赵大大的饰演者袁岳:一进上海淘米在哪儿淘没有河没有井抽水马桶里淘米淘到最后 米都没有了我们战士往下去捞米也捞不到把抽水马桶都敲碎了那是从农村进入城市思想上一个转换

  (电影片断少许)

  【解说】在电影中,袁岳扮演的班长赵大大一开始就不适应城市生活,一心想离开上海,回到战场,这也是当时一些 八连战士的真实写照,不过,就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还有许多人也迷恋上了南京路的霓虹闪烁。电影中的年轻战士童阿男在 八连就有一个原型,是一位叫童新根的新战士。

  【采访】“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连队一天三餐都包,但是星期天吃完饭以后(童新根)他还要到国际饭店 去吃一顿回来以后他还跟同志们炫耀我今天到国际饭店吃了一顿人家问他你吃了什么了吃了一碗阳春面连队有理发师义务理发 他要到南京路上上海最大的一座理发厅叫紫罗兰理发厅他去理一个大光头回来跟人家讲哎呀我今天到南京路上最大的理发厅去 过了一把瘾

  【解说】不仅年轻战士,就连多年跟随部队出生入死的干部,思想上也起了变化。电影中的三排长陈喜就是其中的典 型。

  【采访】“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连队里没有像陈喜三排长那么严重但是作为思想影响来讲是有的我们山东 的一些兵包括干部有的在家里找了朋友或者是父母包办定亲有的甚至结婚了//一到上海这个天地不一样了花花绿绿男男女女 思想也有影响有一些谈心也说这种话我们要在上海找一个姑娘

  【解说】战争结束了,然而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又拉开了序幕。对于八连来说,这样的斗争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 :看着男男女女进出舞厅、电影院;衣着时髦的女子抛媚眼、丢手绢;一个个难题摆在了这个一直把艰苦朴素作为优良传统的 连队面前。

  【解说】更为严峻的是,解放初的上海新旧政权正在交替,社会治安很不稳定,残留的敌对势力仍在暗中活动,敌人 正希望用物质,用"糖衣炮弹"来摧毁解放军的意志,而八连官兵任何微妙的变化,都有可能被利用。

  【演播室2】这些曾经饱受压迫,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军人,好不容易盼来了和平年代,松口气憧憬一下美好生活 ,在现在看来也确实可以理解;但问题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时候的上海,八连的这口气还就是不能松下来,他们 还有更加重要的使命--保卫上海的安全和稳定,那么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八连该何去何从呢?

  (电影片断)

  【解说】电影中,每当战士们差点犯错误的时候,指导员路华总会及时出现,细心地开导他们,而在真实的生活中, 八连也有这样一个灵魂人物,他就是连队的第一任指导员刘仁福。

  【采访】“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战士徐士超在南京路上出操的时候拾到一分钱交给了指导员交公的时候多 数同志都点点头表示赞赏很好但是个别战士噗嗤一笑就感到小题大做了一分钱不值得去交公

  【采访】“好八连”原指导员王振华:指导员(刘仁福)就用这一分钱来给全连上了一堂政治课,就跟他们讲这一分 钱是微不足道,你交了公就是一个革命战士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格,你装到自己的袋子里面就是成为永远磨灭不掉资产阶级污 点。

  【解说】正是有了像指导员这样的悉心开导,喜欢去国际饭店的童新根最后成为了"五好战士",而八连也能一直坚 持着自己的作风。在八连,勤俭节约是不成文的头号公约。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战士们甚至力求节约每一粒米、每 一度电,每一分钱,每一寸布。

  【采访】“好八连”原战士张恩享我们用井水不用自来水,当时要节约一滴水,吃的用的是自来水,洗衣服全部用井 水。还有一个那时候正是处在三年自然灾难,我们到龙华开荒生产,从淮海路到龙华不像现在坐车子了,步行去的,走到龙华 到那里开荒。

  【采访】“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八连这些艰苦奋斗这些事如果发生在海岛在边防这些故事不足为奇他的背景 就是在南京路在繁华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发生这样的故事所以领导就非常重视媒体也非常关注

  【解说】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通讯,这篇 长达6900字的报道,以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八连的故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在 南京路的霓虹灯下,还有这样一支恪守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的部队。

  【演播室3】南京路上好八连,没有了南京路,也就没有好八连,我想正是南京路这条中国商业第一街,造就了这支 天下闻名的部队。《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通讯发表以后,迅速被全国各地的报刊纷纷转载。不过,真正让"南京路上好八连" 深入人心的,还是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

  【解说】1960年,著名编剧沈西蒙,陪同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到上海警备区视察,在了解了八连的故事后,他 决定为八连写一部话剧。

  【采访】“好八连”第二任指导员王经文3756比如我们的连长他观察很细他经常指挥连队唱向前向前向前就这个 动作他把他描写得很深刻在霓虹灯下的哨兵里还是比较经典的动作连长开欢迎大会上赵大大你起个头向前向前向前就是这个动 作他刻画得很深刻他把连长的动作刻画进去所以感觉到很像//他是说了战士的话讲了战士心里所表达的东西

  【解说】1962年底,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全国公演后,在首都文艺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话剧片段)

  【解说】周恩来总理也观看了《霓虹灯下的哨兵》,而且一看就是七遍,他也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做出决定,全军 的各剧团都要演出这部话剧。

  【采访】电影演员 《霓虹灯下的哨兵》中赵大大的饰演者袁岳为什么符合当时的思想进城了我们确实有这样一些思 想以至于比他更严重问题是你怎么对待怎么解决而不是无冲突论

  【解说】为了扩大影响,周总理建议把话剧改编成电影,而且要求一句台词不能改,一个演员不准换,于是便有了后 来的电影版《霓虹灯下的哨兵》。

  【采访】“好八连”原战士张恩享:(电影)就像一面镜子来对照,哪个我做到了哪个我没做到,或者是一种大家一 种评论,也就是说做的对的你怎么反应,不对怎么改。

  (黑转)

  【新闻实况一点】

  【字幕】1963年5月5日,“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

  【解说】1963年5月5日,南京军区正式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当时的八连指导 员王经文,从许世友将军手中接过了锦旗。而毛泽东主席则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特地写下了“八连颂”。

  (王经文背诵: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纪律好,如坚壁;军 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声音减弱,画面转到八连现在跑步出操)

  【字幕】2008年4月 “南京路上好八连”愚园路驻地

  【解说】如今的“好八连”,早已不在南京路上站岗;从1987年以后,守卫南京路的任务就转交给了武警上海总 队。现在,八连跟部队其他的连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每个月的20号,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八连官兵都会回到南京路, 为大家理发、补鞋、磨菜刀、量血压。每年的春运和节假日,人们也肯定会在上海火车站看到八连士兵执勤的身影。

  【采访】八连战士代表甲:作为年轻一代以前也没听说过八连刚来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艰苦朴素比如吃饭为什么 一粒米都不能剩后来渐渐明白八连的传统是不能丢的

  【采访】八连战士代表乙:作为八连的一员比在其他连队的压力要大别人会用更挑剔的眼光来要求你同样一件事其他 连队的人做得不好可以原谅但是八连的就不行

  【演播室4】1949年5月,从第一批好八连战士在上海南京路上站岗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十九个年头;我们也 很想知道,如今他们身在何方?在做些什么?过得怎么样?那段驻守在南京路的日子,对他们一生有哪些影响呢?不可否认,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有着特殊时代的烙印,但是从世纪广场的新一代“好八连”战士的身上,我们依然能当年“好八连 ”官兵的影子,热心助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不会轻易被时间所改变的。

  编导:李丹

  摄像:李会杰、查家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娴间椒绗熼張宥呭 
璺�濞存瑦鐫欓崡搴㈢亜閻″墎娲婇張澶愭閸忣剙寰�

閺堫剙宸堕悽鐔堕獓閸氬嫮顫掗悺鍓佹磰閿涘苯顢栭弬娆

www.chinahualin.com

璺�閺冪娀鏁楅崚鈺傛Е濮瑰€熸簠鐠愬憡妲楅張锟�

娑撴捇妫紒蹇涙敘闂呰泛鐫樺鍛扮瀵伴攱鏌�-婵

www.wuxistar-auto.com.cn

璺�濮圭喕瀚冮崡鈩冣偓婵婂紑閼捐鲸婀囨鐗堟箒

鐎规氨鍋i悽鐔堕獓閸ヨ棄顔嶆径姘嚋闁劍婀囩憗鍜

www.casdelly.com

璺�濮圭喕瀚冮崡鈩冣偓婵婂紑閼捐鲸婀囨鐗堟箒

鐎规氨鍋i悽鐔堕獓閸ヨ棄顔嶆径姘嚋闁劍婀囩憗鍜

www.casdelly.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SINA缁旂偘鐜�閹存垼顩﹂崣鎴濈 
濞存瑦鐫欓崡搴㈢亜閻″墎娲婇張澶愭閸忣剙寰�
閺堫剙宸堕悽鐔堕獓閸氬嫮顫掗悺鍓佹磰閿涘苯顢
www.chinahualin.com
閺冪娀鏁楅崚鈺傛Е濮瑰€熸簠鐠愬憡妲楅張锟�
娑撴捇妫紒蹇涙敘闂呰泛鐫樺鍛扮瀵伴攱鏌
www.wuxistar-auto.com.cn
濮圭喕瀚冮崡鈩冣偓婵婂紑閼捐鲸婀囨鐗堟箒
鐎规氨鍋i悽鐔堕獓閸ヨ棄顔嶆径姘嚋闁劍婀
www.casdelly.com
濮圭喕瀚冮崡鈩冣偓婵婂紑閼捐鲸婀囨鐗堟箒
鐎规氨鍋i悽鐔堕獓閸ヨ棄顔嶆径姘嚋闁劍婀
www.casdel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