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秘:缓和劳资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14:56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黄柯杰/浙江温岭报道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除了能够缓和劳资矛盾以外,另外一个作用是培养工人集体协商的意识

  58岁的陈福清是温岭市新河镇工会常务副主席、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工会主席。这位有着2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 工会”,做梦都没想到,在五年前为平息劳资矛盾而制定的一套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2007年11月,被温家宝总理批示 “总结和推广”。

  3月10日,浙江省政府在温岭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温岭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并要求在全省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陈福清也因主持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工会系统的名人。

  危机四伏下的探索

  五年前的陈福清可没现在这么风光,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他用“危机四伏”四个字形容当时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当时他每天为解决劳资纠纷而奔波。这也是推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大的背景。

  温岭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台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人口123万,却有生产型企业两万多家,是中国著名的私营企业之乡,“全市到处都是小老板”。

  新河镇是温岭经济中等发达的一个乡镇。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家庭作坊从事衣衫加工。随着羊毛衫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到2003年,全镇已有113家企业,从事羊毛衫制作的工人有一万多人,其中外地籍的工人有9000多人。

  羊毛衫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1月到4月,工厂基本不开工,4月到8月是生产淡季,9月到10月,才是全力生产的旺季。

  “很多外地工人都是旺季的时候到新河来做工,到生产淡季,再做其他的工作或者回家务农。”陈福清介绍说,因为这是一种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不稳定劳动关系,到生产旺季的时候,企业之间用工竞争激烈,技术工人频繁跳槽,“哪里给的钱多就去哪里”。

  很多工人以乡籍抱团,在生产旺季时,突然向企业提出加薪要求,企业为完成生产任务,不得不表面上答应工人要求,到旺季过后,企业的承诺往往无法兑现。

  “挖人最厉害的时候,七成左右的工人都想跳槽,最后却只能拿到老板承诺工资的七成左右。”从2001年就来到新河镇做羊毛衫的湖北籍女工陈绪凤,对当时混乱局面记忆犹新,“工人为了讨工资,动不动就罢工,找政府,有时候几个工厂一起罢工。”

  “罢工、上访、破坏机器等行为在工厂里时有发生。工人为讨工钱打老板的事情都曾发生,一些企业也是有苦难言,熟练工频繁地跳槽,使企业的生产速度和质量都大打折扣。”陈福清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稳定人心,缓和劳资矛盾成为当时新河镇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协商尝试

  在2003年春节后,新河镇工会决定拿出一套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劳资纠纷。当时的新河已经有了一个由企业老板组成的羊毛衫行业协会,行业协会里有一个工价表,里面罗列着羊毛衫制作的几十道工序的工价,作为各大企业定工价的参照。

  陈福清想到,应该从工价表入手解决问题,“如果制定出一份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工价表,或许可以缓和双方紧张的矛盾。”

  “我们开始对新河镇羊毛衫生产企业工价进行了解和调查,大部分企业对我们表示欢迎,也有一些企业表示不理解, ‘人难见,脸难看,话难听’,他们认为,工会是替工人说话的,是来向企业要钱的。”陈福清感慨说。

  在工人的配合下,新河镇工会在两个月后,就拿出了工人报定的工价表。

  在镇政府领导的努力下,企业负责人终于坐在一起开会,拿出自己企业的工价表。“工价表对企业来说是商业秘密,光靠工会,根本无法开展工作。”陈福清说。

  2003年6月13日,新河镇工会主持召开羊毛衫行业职工工资恳谈会。

  13名从各类企业中选派的职工代表与20多名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工资协商。为了保证会议能够顺利进行,温岭市劳动部门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也坐镇现场,向双方宣传工资协商的意义。

  “我们先把工价征求表发给参加会议的职工代表,让他们进行无记名的报价,同时也让企业代表报工价。最后双方报出来的价格相差不多,大概只有10%幅度的不同。”陈福清介绍说,“我们总共经过六次协商,工价前后调整三次,通过协商后的工价被定为是行业最低工价。”

  为了更好地推行工资协商制度,2003年8月,新河镇长屿羊毛衫行业工会成立,陈福清毛遂自荐成为第一任工会主席。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