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史看西藏:西藏经济四大支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11:37 CCTV《今日关注》

  央视《今日关注》2008年4月20日完成台本《透过历史看西藏》之十五:西藏经济四大支柱,以下为节目内容。

  半个世纪前的遥遥川藏公路,架起了西藏通往内地的“光明之路”;半个世纪后的千里青藏铁路,让“天路”不再遥远。

  西藏和平解放历经50年发展,无数零的突破让西藏经济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困境。四大产业将西藏经济推向发展快速路。

  沧海桑田,雪域高原经历了怎样的剧变?是什么给西藏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日关注》特别节目《透过历史看西藏》,带您回望发展历程,感受西藏今天。

  主持人(鲁健):

  各位好,欢迎您收看《今日关注》的特别节目《透过历史看西藏》。

  说起旧西藏的经济,确实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甚至连一根火柴都不能制造,也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从外地进藏少则个把月,多则一两年,而现在西藏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那么是什么给西藏带来了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今天就请到两位嘉宾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一位嘉宾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旦增伦珠,欢迎您;还有一位嘉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岳颂东,欢迎您。说起西藏的经济发展,有两条路功不可没,一条公路,一条铁路,50年代建成的川藏公路确实为西藏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节目一开始,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条公路。

  (播放短片)

  解说:

  中国最早开通的入藏公路是建国初期修建的川藏公路。在没有川藏公路的千百年来,西藏与内地的物资交流主要通过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实现的。

  建国初期,我们的前辈唱着“誓把公路,修到西藏”,建起了跨越横断山、连接康藏交通的川藏公路。全长2144公里的川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西藏境内1304公里、四川境内840公里。

  这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1950年2月,10万解放军筑路大军奔上雪域高原开始修筑川藏公路,在4年多的时间里,川藏公路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色齐拉等14座山;横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萨河等众多江河;横穿龙门山、青尼洞、澜沧江、通麦等8条大断裂带,战胜种种困难。工程的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南线胜利开通,此后西藏与外界的交通运输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改变了西藏长期封闭的状况。

  主持人:

  刚才这个短片当中的背景音乐我们还能够听到非常熟悉的《歌唱二郎山》,我估计可能像两位这个年纪的人当时对这个歌都非常熟悉。二郎山是川藏公路修建过程当中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是吧?

  岳颂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对,我在学生时代经常听到这首歌,我还会唱这首歌,我记得是这样唱的: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

  主持人:

  能听到乐观的革命主义豪情。

  岳颂东:

  这首歌当时影响很大。川藏公路的建设确实是有10万官兵当时架桥铺路,当时在5年当中牺牲了3000多名官兵。

  另外,修建了400多架桥梁,有1万多名的官兵都立功受奖,当时对打通通往西藏的道路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持人:

  因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现代化的装备,那个时候可能很多都是要依靠人工来完成的。

  岳颂东:

  是啊。50多年来,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向西藏共运输的物资有2000多万吨,承担了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前几乎90%的货运量,现在的客运量日流量也达到万人左右,所以它应该说是西藏的一个经济大动脉,也是西藏的一个生命

  线。

  主持人:

  旦增老师,在短片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川藏铁路建成之前,西藏主要的交通包括经济的运输是依靠茶马古道,当时西藏的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旦增伦珠(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50年以前,西藏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封闭社会,之所以现在能够在50多年里面取得日新月异的变化,概括起来有几点:

  第一点,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改革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

  主持人:

  但是那个时候是无法想像的,据说当时依靠非常狭窄的茶马古道运输,据说盐巴比黄金都要贵。

  旦增伦珠:

  对,历史上对于进出藏的物资、人流都非常不方便,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点,长期以来,西藏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党中央和国家对西藏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全国对西藏的援助。

  第三点,西藏人民整个的积极参与,才使得过去那么封闭,那么难走的一个地方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岳颂东:

  就像你所说的,当年修公路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机械设备,都是靠人力,所以当时的路况也并不太好,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这三个五年计划当中共同投资了60亿,十五期间投资了120亿分五次共同整治这两条路,所以现在这两条路的路况要比当年修建的时候路况好多了,所以现在是四通八大。

  解说:

  据说当年从拉萨如果想去成都或者西宁的话可能最长要走上一两年的时间。

  旦增伦珠:

  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50年代,特别是1956年以后,川藏和青藏的通车使西藏真正地从现代意义上、经济上、人员往来上进一步与祖国内地联系在一起,是一条更密切的金色大路。

  主持人:

  如果说川藏公路是雪域高原通祖国内地的金色大陆,青藏铁路就是一条通往现代化的路,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也再了解一下青藏铁路。

  (播放短片)

  解说: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刷新了一系列铁路建设的历史记录,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

  青藏铁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海拔4704米的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全长11.7公里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主持人: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2006年7月1号青藏铁路通车那天,我和丹增老师在演播室直播了一整天。当时咱们也提到,美国有一个旅行家叫保罗,他写了一本书叫《游历中国》,当时里面有一句话,“只要有昆仑山脉在,火车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是我们看到火车到达了拉萨,这条铁路修成以后,给西藏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旦增伦珠:

  我非常荣幸,那一天我们见证了青藏铁路通到拉萨,而且实现了我们几代人的一个梦想,在这之后我们也看到西藏通过青藏铁路的通车,对青藏铁路沿线带来一些显著的变化,无论是在人流、物流还是信息流,还是在人民群众增加收入领域,还是在旅游业的服务业领域,特别是在藏餐旅店业、藏家乐、牧家乐等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国内外的游客到了拉萨以后,不仅仅使西藏的服务业繁荣了,而且使老百姓有更多能够转移他们的劳动力,能够有更多增加收入的渠道,而且当时很多人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关注和妥善的安排。

  岳颂东:

  我再补充几句。

  第一,这条铁路的诞生开辟了西藏市场经济的新纪元。市场经济是个流通经济,如果没有物资的大进大出,没有物资的流通,市场经济是建立不起来的。青藏铁路的修建就使得西藏和祖国的内地完全联动起来了,这样就融入了全国的大市场,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意义。

  第二,这条铁路的诞生还打造了一个青藏铁路经济带,就是以格尔木到拉萨为纵轴,以日喀则、拉萨、林芝为横轴,这样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要素,所以在这里能建立一个经济增长极,先集聚,后辐射,所以对西藏的经济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主持人:

  沿途比如像那曲、当雄这些城市可能也会被带动起来。

  岳颂东:

  第三,西藏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现在大概还不到20%,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4.9%,将近45%,这个差距恐怕跟很多因素都有关,但是青藏铁路建立以后,将来沿线的这些城市就会通过这条铁路人力的聚集逐渐发展起来,比如像格尔木、那曲、当雄将来都会变成中等城市。

  主持人:

  跟内地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

  岳颂东:

  拉萨就会变成一个大城市,所以城市化的进程会加快。

  主持人:

  所以公路和铁路是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路,有了大动脉,西藏的经济可能会因此被带动起来,而且确实我们也注意到,50年来西藏的经济发展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我们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西藏这些年来的变化。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