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百年 追求卓越:访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10:01 北京大学
辉煌百年追求卓越:访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
林建华,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教务长、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选、黄昆、刘东生……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始终屹立在国家科技创新前沿,不但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尖端人才,而且也在中国科学史和科技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的科研优势在于,在大力加强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同时,不断围绕学科前沿、不断围绕国家需求凝聚自身优势,促进学科交叉。”4月10日,分管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显著的发展成就

  北京大学素以肩负国家使命为己任,建校之初,在民族存亡关头,北大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不但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尖端人才,而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以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汉字激光照排为代表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北大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取得了更大成就,并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大目标。

  百年校庆后,十年建设、十年发展,北京大学力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创新源头作用,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发挥着培养国家建设生力军的优势,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正如林建华常务副校长所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北大教学和研究条件显著改善,基础学科实力进一步增强,交叉学科已具规模,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之一,是一所文理并重,学科相对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并在国内高校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1998年~2007年期间,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5项,在全国高校排名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定对象主要是基础科学研究,北京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上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北京大学在国内高校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目前中国对于科学家个人成就的最高奖励,自2000年设立以来,全国共有12位杰出科学家荣膺该项殊荣,其中包括5位北大校友,北京大学王选院士更是12位科学家中唯一一位在高校工作的获奖人。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励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于1994年初捐资设立的一项科技奖励基金。基金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设立至今产生了25位获奖者,其中有4位来自于高校,北京大学有两位:侯仁之院士(1999年获得)、徐光宪院士(2005年获得)。

  从1999年至今,北大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也翻了一番,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从1999年的1.21提高到2007年的2.17。林建华介绍,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公布的过去10年论文引用数据,北大的数理化、工程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论文数排名全球第21位,引用次数排名95位。自1988年到2007年,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北京大学共有61篇博士论文入选。

  学科交叉凝聚科研资源优势

  从上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许多有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学科的交互和交叉点上取得的。生物医学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不仅本身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而且需要生物学家、医学家和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等学科专家共同努力。生物医学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来实现的。

  2005年6月,北京大学工学院正式成立。根据学校发展的综合布局,北大工学院从成立开始就从高起点出发,立足于尖端科技、交叉学科,如能源与资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等。工学院借助北大雄厚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学科优势,加强跨学科研究,力争使北大工学院成为国家工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基地、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研究的中心,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工程技术科学领导者、优秀企业家和工程师培养的摇篮,为国家与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而2006年4月成立的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则是北大促进学科交叉,凝聚科研资源优势的集中体现。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研究机构由若干跨学科研究中心或研究所组成,目前的研究中心包括: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理论生物学中心、功能成像研究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环境健康研究中心。其中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理论生物学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等已经在一些重要的科研领域里承担科学任务,主持国家“973”和“863”重大研究项目。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成立将是北京大学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笔,对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发展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建华表示:“北京大学具有很好的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优势。学科齐全、基础雄厚是北大的重要特点。北京大学的多学科特点为发展跨学科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基础条件。”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北大在前沿学术领域的重要增长点,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打造强势科研人才梯队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大学集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数代最优秀的栋梁之才。

  林建华说,北大立足于人才强校,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北大在“985工程”一期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在“985工程”二期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思路,坚持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以教师为主体。1998年以来,北大实施了两轮重要的师资人事制度改革,极大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8年,在北大工作的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不足30位,长江学者计划刚刚启动,如今,北大的两院院士达到61人,长江学者近百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超过120人,初步形成了由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大批优秀教师构成的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教师群体。

  林建华说,北京大学很关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学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体之一,通过对科研工作的直接参与,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提升。北京大学对于学生参与科研,给予了校长基金、(上竹下君)政基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研究生是学生队伍中与科研接触最为直接的群体。北京大学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历经9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多门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北京大学共有3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学校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行决定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全面改革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除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支持外,北京大学已经将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延伸到了本科生阶段,目前,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大部分高年级本科生都在老师课题组中作科研,化学学院本科生求学期间参与科研的也接近75%。

  不断进取为国家需求作贡献

  近年来,北京大学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加强与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目前,北京大学已与1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指导与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空分制氧高效吸附剂和大型真空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装置的研制与开发等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北大近年来进行学科调整,是要在学术领域不断作出杰出贡献,也要为国家解决重大问题作出贡献。”林建华说,针对国家的需求,北大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基础,也在积极适应形势调整。例如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要为国防等应用领域作出贡献。

  创新管理机制服务科研

  科学研究需要自由探索的空间,也需要宏观管理与规划。北京大学鼓励科学研究自由探索和源头创新,同时也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对科学研究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对科学研究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将对北京大学提高科研资源利用效率,在保证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实现面向国家需求制定有重点的、阶段性的科学研究发展战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京大学科研管理以“基础服务、协调组织、策划推动”为理念,立足于北京大学科学研究特点,在以服务为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对北京大学科学研究活动进行协调规划。

  “北大的科研管理部门,其实是一个服务的部门,主要是为北大师生的科研做好服务工作。”林建华说,科研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为北大科研人员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保障。

  展望未来,北京大学必将建设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基于现有的雄厚基础,北大必将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培养众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思想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成为国家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郑金武 崔雪芹 李晓明)


不支持Flash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