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陆的宋氏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11:28 三联生活周刊

  当身着一身黑色套装、精心妆扮的冯宋琼颐由两个高大的儿子搀扶着走进设置在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会议室时,母子三人立即成为诸多媒体捕捉的焦点。面对着久候多时的摄影记者和此起彼伏的闪光灯,冯宋琼颐的次子冯英祥用英语在母亲身边低声开着玩笑:“是不是感觉像在婚礼上一样?”她的长子冯英翰则不无好奇地拿出小DV,反过来对着记者拍起来。

  从宋氏家族的开创者宋耀如算起,宋子文的长女、80岁的宋冯琼颐如今已是宋氏家族第三代的最年长者。2003年10月宋美龄去世,标志着曾显赫一时的宋氏家族彻底告别了中国历史舞台。宋氏家族的后人在海外长期过着低调的生活,在外界看来愈发显得神秘。

  暌违大陆整整60年的冯宋琼颐是应复旦大学之邀,参加“复旦—胡佛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系列”新闻发布暨研讨会。这一系列首批三部著作以宋子文为研究对象,全部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所藏宋子文档案以及宋氏家族提供的图片资料。虽然这次活动更多地停留在学术界层面,但宋氏家族后人此行,仍在更大范围内被关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表明宋家与中国大陆,重新接纳了彼此。”

  主笔◎李菁

  60年后的回归

  重返故乡前,冯宋琼颐对上海的记忆,或许更多定格在60年前她在十六铺码头匆匆离开的最后一瞥——1948年,只有20岁的宋琼颐在上海乘船赴美,离开了战火纷飞的中国。60年后,冯宋琼颐眺望上海的市貌街景,感慨万千:“如今上海有那么多高楼,真是让我感到有点不认识了。”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是促成此次宋家后人大陆行的“幕后人”之一。据吴景平教授介绍,之前与冯宋琼颐商讨回大陆的行程时,冯宋琼颐特地告诉吴景平:“岳阳路是我长大的地方,我一定要去。”岳阳路145号的宋子文故居,现为上海市老干部局办公地。冯宋琼颐在这里停留良久:“这间是童年时厨房、那间是父母房间。”冯宋琼颐在这幢房子里长到8岁,她甚至仍然记得:“小时候,房子里有小鸟穿行……”宋子文在上海的旧居有两处,另一处是东平路11号,这也是当年冯宋琼颐出生处,“她看到宋家老宅已经变成了酒吧,多少有点失望”,宋子文弟弟宋子安的儿媳宋曹璇透露。

  宋子文辞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后,在南京短暂隐居一段时间,然后赴美国定居。所以冯宋琼颐这次还特地带着两个儿子与儿媳去了南京,宋曹璇说:“她对南京的老家有点记不得了,毕竟呆的时间不长。她说只记得两件事,一是陪马歇尔夫人游泳,二是小时候在宽敞的中山路上学开汽车,她奇怪现在马路好像变窄了,我跟她开玩笑说,‘人大了,路就小了’。”

  冯宋琼颐的长子冯英翰说:“母亲对宋庆龄故居的保护工作印象很深,即使那两辆她用过的汽车都被擦得很亮,保养得很好。”冯英翰也替母亲坦率表达了在南京探访“宋公馆”时的一些看法:“母亲刚看到她童年生活过的那幢房子时,特别高兴,她还回忆起童年时的经历。但是,当她进到房子内部,看到房子进行了很多维修,她感觉现在的更新和维修破坏了房子原有风格。母亲相信,如果房子像宋子文在时那样保存,人们会更感兴趣。”

  “父亲是一个内向的人,我年幼时,他很少在家中谈及政治。”这是冯宋琼颐对父亲宋子文的印象,当被问及她对父亲的评价时,她则简短地应对:“这是历史学家的事。”冯宋琼颐的次子冯英祥一直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母亲周围,已来过中国大陆三次的他显然对周围的人与事更熟络些:“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个决定对母亲来说并没有那么难,但是可以理解她多少还会有些顾虑,毕竟60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两个月前,冯宋琼颐的右腿不慎扭伤,为了不耽搁这次大陆行,冯宋琼颐坚持每周用针灸治疗。

  冯英祥描述的宋子文的生活非常简单:“他吃的东西、用的车子都非常一般。外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早起,吃完早饭后他就直接去办公室。他很喜欢散步,通常午餐以后散步一小时,外祖父不多的娱乐方式是与他的朋友一起打扑克牌。”

  作为曾经显赫的宋氏家族,宋家后代在美国的生活也是为外界普遍所关注的。此次冯宋琼颐带了两个儿子与儿媳悉数出席,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宋氏家族对这次归来的重视。两个儿子与儿媳虽然都为华人面孔,但交谈间皆为英文。长子冯英翰也曾是一位记者,他目前的身份是《华盛顿邮报》媒体集团经理,而弟弟冯英祥则是瑞士信贷集团美国私人银行部执行长。兄弟两人同时向记者强调,他们在美国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冯英祥的夫人在被问及在美国的生活时,甚至紧张得羞红了脸,连连说:“我们的生活非常普通,我们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直到回中国来看到那么多记者对家族感兴趣,他才意识到自己有些不同。”

  “对我们访问中国时所感受到的友好和善意,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我希望我的外祖父也能经历我们所经历到的。”与母亲一样,第一次回到中国的冯英翰说。

  中国之缘

  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人场合,宋家人在谈及此次中国之行时,屡次提及吴景平教授,冯英祥说,母亲回大陆原因之一,“想支持吴教授所做的研究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2006年,我第二次到胡佛研究院研究宋子文档案期间,应邀赴纽约做了一次《宋子文与近代中国》的演讲。冯宋琼颐知道我要去,她通过别人带话,表示希望见我,听我的演讲。” 1987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吴景平挑选了宋子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此开始对宋子文的研究,“以宋子文和他的时代为基点,不仅能看出那个时代的财政、金融、经济制度等,也能研究出那一时期的中英、中美、中德关系等,所以宋子文是个特别值得研究的人物”。在以研究孙中山、李大钊等“正面革命家”为潮流的年代,寻找宋子文资料的诸多艰苦,吴景平仍记忆犹新:“当时关于宋子文的专门资料特别少,那时候仍把他放在‘批判对象’,我把民国时期的主要报纸《中央日报》、《大公报》等,以及当时财政部《财政公报》、《财政月刊》等,基本都找到了,用这些材料开始研究。”20年后,他终于成为公认的国内研究宋子文的最权威者。

  纽约演讲后,冯宋琼颐又主动邀请吴景平去她的公寓——此举对被一向视为神秘、低调的宋家来说实属难得,这或许也从侧面表明宋家对吴景平所做的宋子文研究的认可与赞赏。

  冯宋琼颐与顾维钧的遗孀、102岁的顾严幼韵住在纽约同一公寓的上下楼。吴景平笑着回忆了一个小插曲:在公寓楼下,冯宋琼颐将他向顾严幼韵做了简单介绍,这位102岁的老太太用上海话寒暄几句后,又忙着要赶去打麻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竟然住着与中国近代史有如此密切关系的两位老人。

  此次会面后,冯宋琼颐又安排吴景平到埋葬宋子文与孔祥熙的纽约芬可利夫墓园参观,“就是这一次,我试着提出来说,你离开这么多年了,想不想回去?”

  吴景平说,虽然冯宋琼颐已过世的丈夫冯彦达在改革开放后曾经回到中国,大陆对她而言并不是完全陌生;但她仍有很多顾虑,“因为她也了解到宋子文在这边长期是被否定的历史人物”。

  “当我们最初有这个想法时,Laurette(冯宋琼颐的英文名)比较犹豫。我对Michael(冯英祥的英文名)说:你一定要说服你妈妈回大陆。我们两个人一同游说她,她大概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考虑,最终还是下了决心。”

  这个家族中,中文最好的宋曹璇责任重大,她受蒋、宋、孔家之委托,在胡佛研究院担任档案两蒋(蒋介石与蒋经国)日记以及孔祥熙档案的初审过滤工作。身为国民党海外泛蓝阵线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宋曹璇本来还忙于马英九当选后的诸多事宜,但为了支持冯宋琼颐,她还是推掉很多事情,过来参加这次发布会。

  与宋曹璇一道,成为家族内部的推动者的,还有冯宋琼颐的次子冯英祥。冯英祥是宋子文最疼爱的外孙,他在外祖父身边一直长到14岁。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郭岱君介绍,受外祖父影响,冯英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时选择的是政治学专业,做的论文就是关于中美关系、宋子文与史迪威关系这一段,所引用材料之多连老师都惊讶。问他从哪里拿到那么多材料,他回答:“资料就在我家里!”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宋子文去世后,家人就将其档案,一共58箱,捐给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因为日记里涉及当时仍在世的宋美龄,所以当时规定有19盒不能打开,直至宋美龄去世后。“2003年宋美龄去世后,我们家相信,这是我们向学术界公开这些私人信件的最好时刻,因为这些信件是他们兄妹俩人之间的私人通信,她在世时,我们不想危及她的隐私。”冯英祥说。2004年的4月16日,宋子文的档案全部公开。2006年3月12日,宋家主动联系胡佛研究院,告之他们还有将近3000件的宋子文档案捐出来,包括“西安事变”时宋子文的日记,抗战时与蒋介石的电报、与罗斯福的书信等,这无疑都是最具分量的东西。而这66盒档案,就是由冯英祥亲自从纽约手提带到旧金山的。

  对于宋氏家族后人对档案所持的开放态度,两岸学者都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王建朗说:“1943年左右,蒋介石对宋子文有大量批评。在外人看来,这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宋家人却毫无保留地将之全部公开,让外人钦佩。”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对宋氏家族所持态度一直称赞有加:“宋家人对待档案,态度相当开明。宋子文的档案中,几乎没有改动的笔触,也没有遮盖,完全是原始材料。宋家人对这些研究者也没有什么预设的要求。”宋子文对宋美龄对待档案的态度,各不一样。据胡佛研究院方面说,宋美龄是虔诚的基督徒,她的态度是尘归尘,土归土,因此拒绝写回忆录,也不愿意留任何档案。

  近些年,大陆一些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陆续来到胡佛研究院研究宋子文档案,大陆学者的积极反馈给了宋家极大鼓舞。“Michael(冯英祥)发现大家反应这么热烈后,回去努力搜集与外公宋子文有关的资料。他母亲(冯宋琼颐)告诉我,以前他们并不知道这段历史的重要,也没有多少兴趣。但当他发现这么多学者这么努力地研究后,他现在自己也在看那些档案,还有很多资料仍在他手里没拿出来。他觉得自己的外公不管是当财政部长还是行政院长时,都是鞠躬尽瘁,他非常感动。对于推动宋子文的研究,他现在非常有使命感。”宋曹璇说。

  2004年底,作为国内研究宋子文的优秀学者之一,吴景平被胡佛研究院邀请前往研究宋子文档案。在此期间,冯英祥得知消息,主动要求与吴景平见面。这或许也是宋家与大陆学界的第一次接触。冯英祥后来坦率告诉吴景平,见面之前他一是担心大陆学者是否愿意见宋家人,二是担心大陆学者能否持公正客观态度来做宋子文研究。而他与吴景平教授见面后,顾虑完全打消了。

  2006年6月,吴景平主持的“宋子文与战时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为了准备这次会议,冯英祥的儿子当时也到复旦来,和历史系的研究生们一起学中文、学历史、做研究,“他和复旦的学生也相处得非常愉快”,吴景平透露。开幕式当天,冯英祥带着儿子亲自出席,那也是冯英祥第一次看到了外祖父宋子文在上海的旧居:“我不能想象宋家居然曾有那么大的花园,我不能想象我的外祖父以前住那么大的房子,他后来在纽约住的房子大概是上海房子的1/5都不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