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叩问“新闻价值”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09:52 南方人物周刊
美莎 一扇阴森古怪的窗户,一具齐腕切断的男尸…… 《包在纸里的火》在诡秘中开篇,以“我”的视角讲述一名记者因一次意外罹患抑郁症,为挚友相救后,誓助其女医 治绝症、其母洗刷污名,却一波三折。整部作品有些希区柯克的惊悚、适可而止的诡异,又有些黑色的幽默、画龙点睛的调侃 。文章的整个逻辑关系统一在反复出现的“一切都有报应”的偈语中,使几个看似线索分离的故事因缘际会般紧密衔接,收拢 在同一深重主题下。书中不断揭密行业内幕,对“新闻价值”的反复质疑正是对当今新闻道德困境的不断问责。 乍看之下,《包在纸里的火》描述的是主人公萧原以理想冲击现实,最终凯旋的故事。但当“流浪汉遇害”、“老妇 堕楼”、“交通事故”、“矿难”……这一桩桩旧案曝光时,我们不禁颤抖——人命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在作者的精心设计下,萧原、崔哲、周自恒三位主角,就像是三个烟雾笼罩的谜团,三人之间任一条线都生发出视角 各异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演进,读者可以慢慢揭开三者间时而“合谋”、时而对立的关系。 有正义之恃、无前程之恐的萧原是一个“无欲则刚”的英雄,是与众不同的“第四种人”。虽然被全程打上机敏、睿 智的性格标签,但也不可避免地在“买卖死尸”和“红包投路”事件中表现出困惑和犹疑,发出“这份工作一直在折磨我的精 神和意志”的感叹。 “第三种人”崔哲在书中演绎了一个权力纷争的失败者,一个由心理失衡滑向道德失衡的罪人,甚至最后一点对他的 怜悯也掩埋在其偿“债”的命数中。 “同行大战”中表现突出的周自恒,令“眼球”、“促销”、“揭丑”等攻势招招见血、式式收效,虽然最后被逼急 了“耍了流氓”,但论其失足,或许正应了《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句话:“荣誉几乎毁掉了我的生活,因为 它破坏了我真实的感情。” 叙事者“我”,于新闻理想的守望中一直干涸和缺氧,妥协在现实的涡旋中,惧做先烈,“冲动必有后果”是“我” 的名言,是极具代表性的“第二种人”。 其他次要人物:于薇、肖彤、杜晓东、韩振东等,都在加剧道德两极的冲突中充当着很好的价值砝码…… 这本书通过一个报社,透视整个行业,不孤立任何一种现象,在不断的拷问中,揭示着有关新闻道德的社会议题:媒 体官僚化、裙带关系、条子用工、有偿新闻、失实报道、媚俗愚众、公信力寻租、利益捆绑、舆论监督权出让等等,令人不禁 发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感慨。 作者用冷峻的表达,平静地述说着记者的心声,揭示着许多记者初入行时“担道义”,接轨现实后“扛痛苦”,最后 超越喜悦和负疚,低头前行的精神状态。在生活强大的引力下,自始至终怀抱着高尚理想,是有难度的。萧原的最终离去,也 隐含着一份对记者身份的质疑和焦虑。 《包在纸里的火》 云飞扬 著 江苏文艺社08年2月 不支持Flash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