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孟广林:中世纪的文献很多都是丑化农奴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9:16 央视《今日关注》
孟广林: 那个因为农奴本身就没有被当成人看待,比如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就讲到,说农奴只是一件东西,是一群牛马,甚至比牛马不如,所以他在政治上毫无权利,经济上备受剥削,而且过着十分困苦的甚至悲惨的生活,所以中世纪的文献很多都是丑化农奴的。 主持人: 当时农奴的生存状况到什么程度? 孟广林: 在西欧来看,一般是这样,他们住的房子是又低小又矮,又潮湿,根本抵不住寒风,吃的是面包,有的文件讲,农奴根本就不能够喝到用他们的葡萄酿成的酒,而且农奴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份可口的食物,所以他们整天就像牛马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田里劳动。 主持人: 给封建领主当牛做马。 孟广林: 对。 主持人: 所以中世纪欧洲对于农奴的控制不仅仅是这些封建领主对于这些农奴的土地和人身自由的剥夺,其实还有来自教会的精神枷锁,我们也通过一个短片来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说: 在中古西欧,天主教会神权十分显赫。首先,它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贵族僧侣占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实行庄园农奴制来进行剥削,并向人民征收时宜税。其次,教会的神学为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方式,是遏制广大农奴的精神枷锁。 在教会看来,广大社会成员应该分为三个等级,教士是第一等,负责拯救人的灵魂,贵族次之,负责保卫国家,广大的城乡劳动者是第三等,承担社会劳动生产的义务,任何人都必须安分守己,不得违背。 主持人: 教会对农奴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孟广林: 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教会本身是最大的封建主,他占有整个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本身采取庄园制的奴役方式来压迫剥削农奴,更重要的是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是西欧一个十分显赫的神权,它从神学上、从权力系统上可以说支配着整个西欧人的思想取向和行为规范。教会和世俗领主结为一体,用刚才你说的三个等级的学说,用基督教的奴隶禁欲主义来为封建农奴制提供一个保障,我们不是说宗教信仰的问题,问题是思想和人们的观念一旦受到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控制,人们就丧失了自我的思考权,丧失了自我的判断权。在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司垄断了思想文化教育,人们根本没有自我思考的权利,比如读圣经,对圣经的解释、对圣经的阅读、对圣经的理解,这些权利都是教士控制的。 主持人: 所以才会发生像烧死布鲁诺,阻止人们去了解科学真理这样的事情。 孟广林: 任何人违背了教会的信条、教会的道德、教会的原则,就要受到惩处,最重要的就是开除教籍,一旦被开除教籍以后,生命和财产都得不到保障。 主持人: 我们知道旧西藏也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制度,当时西藏在这方面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周源: 我曾经跟学习研究世界中世纪史的人进行过交流,可以说在神权和政权的结合上,西藏来讲是更为紧密的,高度的政教合一,三大领主是三位一体的,很多所谓活佛出于贵族之家,很多活佛又跻身于政权高层,比如在达赖没有亲政期间,由大活佛担任西藏的摄政,包括嘎厦政府,要一僧三俗,所以高度三位一体以后,它可以以神佛的名义对农奴发号施令,要求他们安于现状,接受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求得来生的转世,所以这种精神的奴役和控制更加深重。 主持人: 中世纪我们注意到,欧洲的农奴制是持续了几百年,最终也是遭到了农奴的抵抗,欧洲各国都相继爆发了农奴起义,我们通过一个背景短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和神权奴役导致了封建时代西欧的农民反封建的起义。 在法国,1358年爆发了著名的扎克雷起义;在英国,1381年巴克泰勒领导了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提出了“当亚当耕田、夏娃织布之际谁是贵族”的口号,要求国王废除农奴制;十六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爆发;十七、十八世纪的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也彻底动摇了俄国的封建农奴制根基。 主持人: 西方人现在怎么看待努农奴制的? 孟广林: 西方人在各个方面,我们这样说,比如资产阶级史学家,著名的牛津学派的斯塔布什,他的著作里面包含着日耳曼民族优越论,但是它对1381年的英国农民大起义给予充分的肯定。当代西方很多史学家、很多媒体、很多民众都对1381年的英国农民大起义进行了肯定。比如2006年我在牛津大学和一个英国皇家科学院士马里,他就是研究罗宾汉的,他指出,罗宾汉这个传说在14世纪的英国之所以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当时的农奴制太残酷了,所以这个制度是应当否定的, 主持人: BBC好像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节目。 孟广林: 对,BBC在1956年专门开播了一个系列节目,就是专门播送1381年的农民大起义的各种场景、各种故事,这个节目2002年是由牛津大学毕业的博士邓恩,现在在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来主持,另外这次大起义还被编成各种话剧在伦敦上演,深受欢迎的。 主持人: 就是说其实西方媒体对欧洲中世纪的这种农奴制也是非常地深恶痛绝和反感的。 孟广林: 彻底否定。 主持人: 但是对于发生在西藏,甚至延续到20世纪初的农奴制,西方的看法好像是略有偏颇。我们刚才回顾了中世纪欧洲农奴制从发展到消亡的历程,但是我们也谈到了,一直到1959年以前,旧西藏仍然是存在黑暗农奴制,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再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1959年以前的西藏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在西藏被称为三大领主的统治阶级是由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及其代理人组成,约占西藏人口的5%,却拥有着西藏全部的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的牲畜和农具。 农奴阶级主要包括差巴、堆穷和朗生三种人,约占西藏人口的95%,他们完全没有土地、草场等基本生产资料,连自己的人身也被农奴主占有,并无条件的被农奴主支差交租。这样的社会制度在当时的西藏被认为是合乎法律的,按照旧西藏法律的精神,三大领主统治农奴是神的旨意,农奴受人统治是命中注定的,不能反抗。在统治了西藏社会数百年的法典中,明确地把人按血统贵贱、身份高低、等级森严地划分为三等九级,除了属于农奴主阶级的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三大领主”以外,其他全部是农奴和奴隶。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封建农奴制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障碍,但是恰恰在欧洲和中国的西藏是产生了不同的走向,在欧洲农奴制已经消亡几百年之后,在中国的西藏,农奴制反而能延续到20世纪初,这是为什么呢? 周源: 除了刚才我们谈到那个原因,就是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精神上奴役的控制之外,还有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大家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西藏四面被高山所环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虽然西藏和祖国内地有长时间的经济政治问题交流,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是毕竟外部的先进文化很难进入西藏,这样很难对停滞僵化的制度形成有效的冲击。 另外一方面原因,西藏地处世界第三级,高寒缺氧,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所以生产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大家所不知道的可能是,西藏这么大面积只有三百多万亩土地,它的草原载畜量很低,生产水平很低下,而有限的财富又被三大领主和大量的宗教活动挥霍,这样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 越是这样,可能这些贵族越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 周源: 对,是这样的,所以这样很难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埋葬旧制度的掘墓人这样新兴的阶级和力量。 主持人: 那可不可以说在旧西藏的这种封建农奴制要比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农奴制更残酷、更黑黑暗? 周源: 对,的确是这样,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包括人身依附方面,我跟孟教授交流过,像欧洲的农奴跑到相对独立的城市里,如果超过一年零一天,他原来的主人就不能把他追回去了,就变成有市民身份的自由民,而西藏却没有这种情况,不是农奴,就是农奴主,无所逃匿于天地之间。 主持人: 我听说在欧洲,农奴如果是逃走四天以后,他原来的领主就没有追捕他的权利了。 孟广林: 按照中世纪的惯例,在英国、法国的一些地方,领主对逃亡农奴追捕权的期限只有4天,再加上西欧,它的地理环境比较开放,商品经济在12、13世纪发展起来,就导致了对农奴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所以英国的农奴制在15世纪基本上就瓦解了。 主持人: 如果要是在旧西藏发生在这样的事情,比如农奴逃跑了,那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周源: 明确规定,绝对不允许其他领主收留农奴,如果被追捕以后,那么就严刑拷打,是毫无疑问的。 主持人: 西藏在1959年平叛以后有很多的改革,可以说西藏的农奴制最后是通过民主改革逐渐消灭的,当时是一种和平的方式,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周源: 是这样的,当时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坚持西藏农奴制不改,它发动了叛乱,我们平息了叛乱,我们对这些参加叛乱的三大领主的生产资料没收了,分给农奴,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领主我们采取赎买方针,付出大量的经费,把它收回来,分给农奴,所以是比较平和的。 主持人: 所以使得最后西藏的封建农奴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以后才彻底的消亡了。 好,非常感谢二位嘉宾今天能够做客我们的演播室,给我们透过历史来介绍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农奴制,包括西藏曾经的封建农奴制的残酷。 再次感谢两位,也谢谢观众朋友收看本期的《今日关注》,明天再会。 制片人:杨继红 张立勇 策 划:张舒扬 编 辑:刁伟华 王 楠 王 旭 纪 准 主持人:鲁健 监 制:王未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