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西安市民赶来为熊宁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0:23 南风窗

  追悼,学习,歌唱,签名

  熊宁遇难后,她的一位朋友致电《华商报》,希望媒体能报道其事迹。《华商报》的相关报道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反响。3月16日,熊宁追悼会在西安殡仪馆举行,千余名西安市民赶来为她送行,一位副市长也参加了追悼会。

  随之,各级宣传部门及共青团系统全面接管了对熊宁事迹的宣传、对熊宁精神的颂扬。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要求:要组织各媒体对熊宁的事迹作广泛深入的宣传;团市委、市妇联要发出通知,号召广大青年、妇女向熊宁同志学习;市委可以作出向熊宁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掀起向熊宁学习的热潮。

  陕西省委宣传部下文,要求媒体深入挖掘熊宁事迹,并召开关于熊宁精神的研讨会。西安市委宣传部迅速组织采访团赴青海玉树寻找接受过熊宁资助的人,采访她千里迢迢扶贫的义举。《西安晚报》连续3天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爱与美的青春礼赞》,把熊宁与1400多年前的文成公主相提并论:文成公主教化民心,关心民瘼,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被藏族同胞认作度母的化身,并称熊宁是“新世纪的度母”(藏族佛教中的观音化身)。

  共青团陕西省委追授熊宁“优秀青年志愿者”的称号,共青团西安市委追授她“杰出志愿者”称号,西安市妇联追授熊宁为“西安市三八红旗手”。西安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在全市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熊宁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熊宁上过的小学成立了“少先队熊宁大队”,全体队员宣誓,“决心把熊宁的爱心传递下去”。熊宁上过的中学追授她为本校“爱心形象大使”。曾任熊宁班主任的某老师饱含热泪,追思爱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并鼓励师生“像熊宁那样做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觉担当者”。一位教育系统干部深情地说:“一个熊宁倒下去,将有千千万万个熊宁站起来!我们将在熊宁精神的指引下,走到一起来,为西安的建设奉献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力量。”

  《华商报》举办了关于纪念熊宁的歌词征集活动,反响热烈,“熊宁熊宁,青年的楷模!熊宁熊宁,时代的雷锋!”之类歌词纷至沓来。一位66岁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他创作的纪念熊宁的藏头诗。著名藏族词作家、歌曲《妈妈的羊皮袄》、《遇上你是我的缘》等歌曲的词作者昂旺文章,为熊宁创作了歌词《爱的怀念》,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它谱了曲。4月13日,团省委、团市委和《华商报》联合举办了熊宁寄思会,著名歌手谭晶在会上演唱了这首《爱的怀念》,谭晶的歌声嘹亮,声情并茂,她还抽空为自己的众多歌迷签了名。谭晶与赵季平、昂旺文章等10人被寄思会主持人当场宣布为“熊宁爱心大使”。很多观众跑到会场准备好的签名横幅前写下自己的名字。寄思会在热烈、激昂而混乱的气氛中结束。

  寄思会本来还有一项安排,是由熊爸爸在会上朗诵自己写给女儿的诗(熊宁去世后,父亲以诗寄托对女儿的哀思)。但熊宁所有家人都未参加这次寄思会。

  之前,当众多记者蜂拥到熊家采访,希望挖掘到她更多的先进事迹时,熊爸爸一再对记者说:熊宁没做什么事。你们称她会“感动中国”什么的都跟她没关系,跟我们家也没关系。你们把她拔得这么高,我们会不安,熊宁也会不安的。有记者问学生时代的熊宁是什么样的?熊爸爸说:“跟其他的学生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呗,还能怎样?”

  熊宁的家境并不宽裕,有报道说她遭遇车祸时,身上只有150元钱,连从玉树到西宁的车票钱都不够。熊爸爸离休后的待遇问题尚未全部解决。但之前某些媒体的报道,把熊家描述成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熊宁去世后,熊家只收获了一大堆牌匾和慰问。熊宁一位朋友说,作为熊宁的朋友,我们关心的不是如何学习熊宁,而是熊爸爸以后生活怎么办?

  熊宁寄思会的第二天,团省委组织的陕西媒体采访团又向青海出发了。记者们将在西宁、玉树等地继续寻找熊宁生前的足迹,同时,对熊宁的系列纪念活动将在青海省继续开展。

  宣传价值与行为价值

  有人说,熊宁的最大贡献,就是把义工这个群体带进了陕西人的视野,使社会更关注义工,使更多人愿当义工。熊宁的朋友们称这是以熊宁的“小死”换来了“大生”。西安义工网的负责人双城也说,对熊宁的宣传,使得该网站的浏览量以及申请加入他们组织的人数都迅速地增长了。

  西安的志愿者组织集中在大学校园里,隶属于共青团系统,据称有十几万人,义工群体则应归口民政部门管理。但西安几乎没有正规的义工组织,甚至对义工的定义也莫衷一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西安的义工群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像熊宁这样的,由彼此熟悉、亲密的朋友圈子组成;第二类是像西安义工网这样,通过网络联结成员,协调行动;第三类是纯粹的个人行动。这三类圈子既互不隶属也互不联络。

  在轰轰烈烈的学习熊宁的活动中,共青团西安市委开展了“让熊宁重生,让爱心传递”大型志愿者集中招募、注册活动。组织者在钟楼街道旁摆了一长溜桌子,团中央也来了人。团市委书记李彬表示,西安近两年将加强志愿者队伍的注册与治理工作,力争到2010年,全市有8%的人口从事志愿者服务,使全市志愿者人数从现在的18万多到注册70万。

  熊宁的事迹感动、吸引了很多人来当义工,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这是一位西安义工的观点,“现在西安十几万人注册为志愿者,但团市委就那几个人,怎么管理?光靠人工管理肯定不行,起码要有一个大型数据库,但据我所知,现在西安市还没有一个管理义工或志愿者组织的大型数据库,包括初期注册、服务项目汇总、义工培训、服务时间统计等都无法进行。如果热情的志愿者报了名却没人管,时间一长,他们的热情就会受到伤害,就会对当志愿者产生逆反心理。”

  至今仍躺在病床上的义工刘璞说:“义工组织一旦扩大,头一件事,就是要把义工分门别类,系统调配,并且一定要对义工进行培训。义工不是只有爱心就行,有人认为照顾老人、孩子很简单,其实如果义工不掌握照顾的技术,就可能好心办坏事。”

  现行的法规、政策等,也使义工们的活动时常陷于尴尬境地。目前国内有公募权的只是几个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义工们如果要举行义卖及公开募捐都是违法的(这也是熊宁为玉树灾民募集衣物时,只能恳请好朋友捐助的原因之一)。义工群体举办100人以上的活动,如不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也是违法的,但根据现实情况,要得到批准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另外,假如某个义工群体想注册为正式的民间组织,它必须在资金、管理及工作人员数量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但即使对拥有600多名成员的西安义工网来说,他们想要招聘一名工作人员,每月只发800元工资,也是拿不出来的。

  2008年3月是一个“多事”之春。在熊宁因车祸离世之前,从来没有任何媒体报道过她。如果不是3月发生的这次车祸,信仰藏传佛教的熊宁会默默无闻地继续做义工,一步步实施去玉树扶贫、支教的计划。又如果这次车祸不是发生在她去藏区救灾回来的路上,则她虽然不幸离世,也可能就此湮没无闻。

  义工熊宁的离世,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关注,她的美丽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熊宁之美,干净脱俗,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花,但她却能不声不响地,去最落后的地区帮助最穷的人,在一场车祸中猝然离世,这一系列反差对人们的内心造成了强烈的撞击。无疑,熊宁是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女子,她可以时尚而讲求享受,但她同样有着自己的心灵追求。

  年过50的向炳伟,不习惯用“义工”这个新潮称呼来定义熊宁。他说熊宁做的是善事,是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现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追求和获取名利,衡量每个人成功与否、幸福与否的主要标准,也是看他获取了多少名利。但是获取名利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好多人没想明白。人们给自己设置的名利目标通常都较高,因此而恐惧、焦虑,并因相互攀比而带来额外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幸福、快乐都是短暂的。但熊宁有她的追求,她是怀着一颗尽一切所能帮助周围所有人的心,并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快乐和幸福。她做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内心也就越是宁静、充实、富足。”

  向炳伟说:“熊宁做过的事就那么点事,做事的时间就那么点时间。人们真正应该从中得到启发的,不是她做过多么高尚的事,让多少人高不可攀,那样的熊宁只有欣赏价值,而无行为价值。只有行为价值才是熊宁留给我们的最有意义的价值。”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