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南经济特区20年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14:13 新华网
二、与我国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海南经济特区20年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的探索者必须勇于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虽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海南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历史性进步,但要在一个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边陲岛屿开创改革开放大业,必须不断解放思想,特别是要进一步冲破有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观念的束缚,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 1988年9月,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开创海南特区建设的新局面。这次党代会有两个亮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提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重点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境外人员、外汇、货物进出自由的各项具体政策;二是明确提出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写进党代会报告。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充分显示出海南经济特区排头兵的风范和气魄。从此,海南展开了一系列在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的试验。海南经济特区第一轮开发建设浪潮,使其成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1992年,海南经济特区抓住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带来的机遇,创造了海南开发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1992、1993两年,经济增长速度高达40.2%和20.9%,人均GDP第一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第一步发展目标。 但是,海南的改革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现第一轮蓬勃发展后不久,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全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国家对特区政策的调整,海南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迅速弱化,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导致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跌入低谷。 面对出现的曲折,在沉重的反思中,海南人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定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形势、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省委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新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海南率先进行了企业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公路规费管理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并提出“一省两地”(即把海南建成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的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符合海南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 低潮中的跋涉沉重而艰难,除却浮华后的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就在人们认为海南经济特区优势正在逐渐失去的时候,海南人深化改革开放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全国提前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创造了海南经济特区的体制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新型工业、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岛旅游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初露端倪,经济建设从恢复性增长向稳健发展转变。199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完善、积极实施“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并在全国首次提出和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2000年,海南农村开始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试验。经过几年努力,海南的经济发展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向稳健发展的转变,初步构建起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当新世纪的曙光来临时,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21世纪,面对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形势,海南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推动着特区的改革开放事业。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设立,打开了海南在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的窗口;2003年以来,省委在“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新型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批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崛起,拉动海南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以两位数增长。 在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海南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步发展,成绩显著。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治省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逐渐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大大增强;平安海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宣传思想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日益深入,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海南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入人心,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和政策措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在20年改革发展中,海南经济特区努力发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窗口”、“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大量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率先”:率先试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进行省级机构改革试验;率先实行省直管市县的管理体制;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费改革,实现“一脚油门走到底”;率先实行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率先实施国有资产委托运营改革;率先实行粮食和生产资料价格市场化改革;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新一届海南省委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的要求,牢记温家宝总理把海南建设成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期望,在推进改革开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成立洋浦保税港区,树起海南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积极筹建海南国际旅游岛,努力推动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农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将成为海南新的增长极;深化省直管市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市县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初显生机活力;金融改革频出亮点,无抵押小额信贷模式首次在海南试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试点项目全面推开,全国首个妇女联保贷款试点在琼海启动;2007年,西环铁路全线通车、东环铁路开工建设……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展现的生机,为国内外所瞩目。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探索中,海南确立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目标。 三、海南经济特区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 海南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之路。 海南省委始终坚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到:在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在特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是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建省办特区20年来,不论是处在经济蓬勃发展期,还是暂时处于低谷期,省委都要求干部群众认识到,特区的改革开放事业既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因发展顺利而骄傲自满、停步不前,更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放弃改革,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把海南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2007年,在省第五次党代会上,省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响亮地提出了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再创特区辉煌的口号。就是要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举措,在艰苦创业上有新作为,在抢抓机遇上有新成效。换言之,就是要依托海南特殊的区位、环境和资源等各种优势,以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艰苦创业和抢抓机遇的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努力开创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口号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海南实际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道路,有着自己切身的感悟。 一是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在“特”字上做文章。20年来,海南的干部群众一直在寻求“特”,创造“特”,突破“特”,发挥“特”,保持“特”,发展“特”,进而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终于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适合海南实际的发展战略体系。 二是始终注意保护生态,把保护生态当作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省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构建了整个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 三是始终关注民生,特别是关注农村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着力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省第五次党代会将此概括为“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凝聚民心”,系统规划了海南未来发展的科学道路和宏伟蓝图。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改革开放30年和建省办特区20年来巨大成就的激励下,海南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决心按照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进一步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绩。(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周文彰 夏伟东 常光民 李星良 郭志民 杨绍华 罗素英) 来源:求是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