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陕西宁陕首批野化放飞的朱鹮开始繁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23: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五月三日电(记者 贾靖峰 赵建华)到今年五月,在陕西省宁陕县首批正式野化放飞的朱鹮,已经历了四季野外生存。它们在安全度过了冬季食物短缺期后,今年春天开始繁育后代,目前已繁育出幼鸟。

  去年五月三十一日,国家林业局将中国人工繁育的、经过野化训练的二十六只朱鹮,放归到了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

  此次放飞后,科技人员利用无线电跟踪、电视监控系统,对野外放归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朱鹮种群进行跟踪监测。监测发现,放飞野外的朱鹮已成功适应野外环境,并成功繁育后代。国家林业局三日对外称,这标志着中国朱鹮野化放飞取得了突破。

  野化放飞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下,将人工繁育的朱鹮,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野化训练,使其逐步适应野外环境后,再放飞到其历史分布区的过程。这是实现异地重建朱鹮野外种群,扩大其栖息地范围和种群数量、最终促进其野外种群恢复的必由之路。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也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但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朱鹮已极为少见。以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野生朱鹮曾被认为已经绝灭。

  一九八一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七只野生朱鹮。中国政府极为重视,立即开展了朱鹮拯救保护行动。经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突破了朱鹮繁育和疫病控制等技术难关,掌握了朱鹮繁育技术。

  到二00七年底,中国朱鹮总数已达一千多只。其中,野外种群个体五百五十多只,人工繁育种群个体四百六十二只。朱鹮基本摆脱了灭绝的威胁。

  但由于现存朱鹮种群的繁殖基数低,野外种群单一,种群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雏鸟易夭折,幼鸟和亚成体抵抗力弱,一旦遭受冰雪雹灾或传染性疾病的袭击,将对其种群造成极大危害,急需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其种群复壮。为此,国家林业局将朱鹮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优先保护物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拯救。

  在保护朱鹮的过程中,中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交流。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赠送了朱鹮,并对日本的朱鹮拯救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签署了《中日朱鹮保护合作计划》,开展了朱鹮合作繁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家林业局介绍说,在中方指导下,日方朱鹮人工繁殖技术也逐步成熟,日本的朱鹮种群成功实现了繁殖成活,其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已达九十七只,也已计划于今年进行朱鹮野化放飞。今后,中日双方本着“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继续加强朱鹮保护合作,最终有利于该物种的恢复与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