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资深新闻工作者提议中日每年互派千名记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11:05 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 程艳 特派首席记者 周凯(5月3日东京电) 中日两国领导人近年来增加互访频率,双边关系正在向真正的“春天”迈进,但与此同时,两国民众间的理解与信任却始终存在一定的缺口。日本资深新闻工作者、中日新闻社出版部长川村范行在东京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提议,两国应该每年互派1000名记者,向自己国家的民众描绘出真实的异国风貌。 曾在上海三年介绍“中国生活” 《中日新闻》是一家有110年以上历史的日本报纸,“中日”是日本中部的意思,而不是记者先前以为的两国名称。尽管如此,川村范行与中国的渊源比记者想象的还要深厚。1995年至1998年,他曾经作为《中日新闻》上海分社社长,在茂名南路的瑞金大厦工作了三年时间。 “1995年夏天我来到上海,开始在《中日新闻》上连载‘通过流行语看上海’,每天发回1200字的稿件,配一张新闻图片,通过在上海社会刚刚流行起来的词汇,让日本读者了解上海人的真实生活。我记得那一年我介绍过的流行词汇有‘跳槽’、‘炒鱿鱼’和‘捣糨糊’。” “选择介绍社会流行词汇,是因为中日两国文字中的很多汉字虽然字形相似,但是发音不同,意思也完全不同。日本人看到这些词语在中国的运用,肯定会很有兴趣。” “果然,那一年的‘通过流行语看上海’大受好评。第二年我再接再厉,又写了一个系列。1996年上海的流行词汇是‘主题公园’、‘丁克家庭’等等。为了介绍这些词语,我还专门到上海野生动物园和上海的大观园去转了一下。到了1997年,我又介绍了‘人才市场’、‘婚外恋’等新兴的流行词汇。” “两国每年应该互派1000名记者” 通过三年的工作,川村不仅向很多日本读者介绍了他们所不知道的上海社会,他自己也彻底爱上了上海这个地方。他说,自己很喜欢上海人的性格,上海就像是他的第二个故乡。离开上海后,他还先后带自己的妻儿、父母和岳母去上海旅游。如今儿子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正在与一个中国姑娘“远距离恋爱”。 怀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川村利用与两国政界、学术界交流的机会,经常为中日关系发展出谋划策。比如,他曾多次提议加大两国记者的交流力度。川村解释说,要想充分了解对方国家的国情,中日两国应该开展每年1000名记者互访的交流活动,并且应该以地方媒体为主。 “很多中央媒体的记者已经来过了日本,我觉得应该让更多地方媒体的记者到日本来参观访问,向中国各地的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日本。中国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样的活动一定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胡锦涛在早稻田演讲是我的提议” 此外,他认为将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定为每年的常规活动、建立政府高级官员和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扩大目前的高中生交流团体规模等,也是有望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措施。 “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时,曾经在布什总统的母校耶鲁大学进行精彩演讲,还向该校赠送图书,获得国际舆论一致好评。受此启发,在去年温家宝总理访日前夕,我曾经提议日方出面,请他到安倍首相的母校成蹊大学举行演讲。可惜这一提议未被采纳。去年9月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我又提出,请胡锦涛主席今年访日时拜访福田首相的母校早稻田大学。如今这一心愿成真,我感到特别高兴。我觉得由胡锦涛主席发表演讲,亲口向日本的青年一代解释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一定可以取得很多日本国民的信任和支持。”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