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北大奠定学术基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16:22 北京大学新闻网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在北大奠定学术基础(图)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回忆说,在北大奠定学术基础。

  2008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日,数千名北大师生和校友回校庆祝。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也回到了母校。他说,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问:现在做客访谈的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先生,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于先生,您是哪一年进入北大学习的?

  于敏:1944年进入北大工学院,1946年转入理学院,1949年毕业的。毕业后做了研究生,同时还兼任助教,做了一年时间,就转往科学院了。

  问:您是怎样走上核物理研究道路的?

  于敏:那时候,核科学在钱三强先生的领导下,建立了一门科学技术的基础,叫我去做核物理研究,我就这样走上了核物理和科学研究的道路。

  问:您从事核物理研究,做了多少年?

  于敏:60年。前10年做基础研究,后50年研究核武器。

  问:在北大学习期间,给你的人生影响比较大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于敏:最难忘记的是北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上学时,时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北大接受的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我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和深化。

  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北大学生发起和参与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您有没有参加?

  于敏:我也参加了一些游行、示威和保护进步学生的工作,但我主要还是学习。北大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我听了很多课。这些课对我人生观、思想方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当然也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问:在北大学习期间,有没有对你影响较大的老师?

  于敏:有。张宗燧先生,他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还有胡宁先生,他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的思想方法、渊博的学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方法都是物理学研究必须具备的,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问:对于现在仍在北大求学的学生,包括其他在校大学生,您有什么期望?

  于敏: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大的任务是建设小康社会,走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前面我们做了铺路石,现在到了崛起的时期,这是很好的时期,我想北大会越来越辉煌,这些学子们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文 黄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