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会是万众瞩目、规模空前,跨越种族国界的体育盛会。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媒体观看奥运会,对现代人来说是件轻而易举、轻松惬意的事。然而,对当年的我和乡亲们来说却充满了艰辛,充满了汗水,甚至苦涩。
三十年前,“奥运会”对于国民来说还是个生疏的字眼。直到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关奥运会的点滴信息才传到我和伙伴们的耳朵里。但当时不谙世事的我们从没想到这个源于希腊的运动会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然而1984年,我们与它的一次“亲密接触”,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所带来的震撼与荣耀。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射落奥运第一金,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为了让我们分享胜利的喜悦,年过半百的老校长、兼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周华山特意从区教育办公室借来上海产的“红灯”牌收音机。为了不耽误我们学习,周校长费尽周折借来了日本生产的“三洋”牌录音机,把奥运会各类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赛事录下来,抽时间集中起来放给我们听。那时的我们,虽无法看到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分享那胜利的喜悦,但已相当地满足了。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1988年,离村子三公里的村委会有了黑白电视机,终于实现了我们一睹奥运英雄的心愿。大家跑得大汗淋漓,还是不敢休息,怕漏过了精彩镜头,怕错过了国歌高奏、国旗飘扬的瞬间。美中不足的是,因为信号接收靠的是室外天线,经常是观众群情激奋,屏幕上却是“雪花飘飘”。“关键时候,岂能感冒”,总有人自告奋勇地转动天线,调整接收角度,当画面重新清晰起来的时候,人们总会向他投去像对中国健儿一样赞赏、感谢的目光。节目看完了,当我们从最初的兴奋状态中清醒、恢复过来,才觉得腰酸腿疼、头晕眼花。
1996年,乡亲们通过多种经营、外出务工有了钱。为了更好更多地收看奥运会转播,村民们一合计,集资不仅通了电,还争先恐后地购买了彩电。为了有个好的收视效果,大家办理了有线电视业务;为了不耽误农时,老乡们还添置了价格不菲的录像机,这可是庄稼人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进入新世纪,条件就更好了,录像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等早就成了老古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高清、液晶、等离子”电视也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更得到了我们的青睐。登录网站既可以了解最新、最快的奥运会消息,还可以通过邮件、帖子参加讨论,为中华健儿出谋划策、激励他们又好又快地为国争光。应运而生的手机报、手机短信更是把五湖四海的奥运发烧友连在一起,“连四海于一瞬,览风云在眼前”。鸟枪换炮、如虎添翼的我们真是一机在手,赛场风云、赛场花絮尽在掌控!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而今,长大成人的我们,正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描绘家乡美好的明天和美丽的蓝图,成为家乡“三个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观一叶而知秋”,您看,奥运“影像志”多像一扇小小的窗口,多像一个反映灵敏的风向标,多像那晶莹的水滴,多像美丽的叶片,见证和反映了当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富裕文明的点点滴滴,记录并折射出中国人民向往和谐、热爱和平的精神和敢于人先、励精图治的情怀!
安徽蚌埠市商务局 周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