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李连杰:武术成中国跟他国的友谊桥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11:11 中国网
中国制造李连杰:武术成中国跟他国的友谊桥梁
  “西方人可以接受超人、蝙蝠侠,不能接受一个猴子这么厉害。但因为是男孩的梦,就可以成立。” 本报资料图片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 英,实习 生 李邑兰 发自北京

  “一种是你站在这儿,我用我的技能打倒你来证明我的强大;另一种是只要我强大,坐在这里,你就不敢轻易打我。”李连杰在说习武之道,又像在说大国崛起之道

  李连杰的个人传奇,历经北京制造、香港制造、西方制造、跨国制造,似乎也映射着中国现象的国家传奇

  从4月15日到17日,南方周末记者在3天里连续采访李连杰。前两次是《功夫之王》的新闻发布会和电影首映式,后一次是因为他的壹基金一周年。和自己拿到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及《功夫之王》相比,李连杰更加愿意谈他的壹基金和慈善。

  李连杰把武术、电影、慈善比作自己人生里的3部电影。前两者已经结束,后者才刚刚开始:“爸爸妈妈是我生命的第一个编剧、第一个导演;我的武术老师吴彬和《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跟他们学会了武术和拍电影;我现在做的慈善,它没有胶片,却是我的生命,我们站在月球看地球,67亿人就是一家人,每个人都是编剧,每个人都是导演。”

  北京制造

  “你如果签了约,帮我拍两部电影,这600万就是你的了。”因为《少林寺》,19岁的李连杰在一个香港电影老板那里,见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张支票。

  李连杰从小就对钱有深刻的理解。4岁的时候,他缠着母亲花10元钱买了辆小三轮车给自己。第二天,姐姐告诉他家里的困难,他非常后悔,马上把车以12元倒卖给了姑姑,把钱全数交给了母亲。

  李连杰两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留下5个孩子,全靠母亲每月在公交公司上班的31元工资和国家另给的10元救助补贴过活。家里人多房小,晚上李连杰和两个哥哥跟母亲睡一张床,奶奶和两个姐姐睡另一张床。

  因为总吃不饱饭,李连杰发明了一种吃饭方法:“先吃元宵,再吃萝卜,元宵在胃里往上顶,萝卜往下落,一上一下,两个东西在肚子里折腾,一天都不饿。”

  李连杰学武完全是个意外。

  1971年,基辛格访华,正值学生放暑假,有关部门不希望美国人看见中国的小孩子在街头无所事事,北京中小学的暑假由两个月减少到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在厂桥小学读书的李连杰和他的同学们就得天天去附近的什刹海体校训练,每次两个半小时。

  一千多名学生习武,到秋天开学的时候,只剩下李连杰在内的20个学生了。每天放学后,他们还要从厂桥小学赶到什刹海体校继续接受训练。3个月以后,20名学生经过淘汰只剩4名。

  那一年,李连杰8岁,一年之后,他见到了周恩来总理。

  他去山东济南参加了“文革”时首次国家武术比赛,拿了一个“杰出表现奖”。从济南回北京的第二天,李连杰就接到通知,他不需要再去厂桥小学了——直接搬进体校宿舍,成为专业学员。因为庄则栋的“乒乓外交”和迎接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当时中国政府主办了一场名为“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乒乓球冠军赛”。李连杰和队友们将在比赛上表演中国武术。

  李连杰这组排了5个表演项目,李连杰负责其中3个,招数和套路排练了一次又一次,“过重的练习让人很疲倦,可是祖国在期待我们的完美演出。”李连杰回忆说,12场比赛,每场比赛前他都得进行武术表演,坐在主席台上观看的除了外国代表团团长,还有我国的外交部长、国防部长。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压力,一点错都不可以犯。”比赛结束以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李连杰及其队友。李连杰至今还记得周恩来称赞了他的表演。

  虽然练武苦,但是好处多:国家管吃管住,还免费发放运动衣,从此李连杰不用穿姐姐的旧花裤子了。每次领衣服的时候,李连杰总是领最大号的,回家给两个哥哥穿,自己接着穿旧的。

  1974年,11岁的李连杰高烧39度,带病参加那年的全国武术大赛少年组比赛,连夺三个冠军,一举成名。当时的《武林》杂志评价说:“李正东(李连杰当时的名字)的技术扎实、全面,刀、枪、棍、剑、拳脚对练都颇具功夫,其中尤以刀、拳最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也是在这一年,李连杰参加了一个中国代表团以“亲善之旅”的名义出访美国,访问檀香山、旧金山、纽约以及华盛顿特区。他由“代表北京800万人民”变成了“代表10亿中国人民”。

  在出访美国前,李连杰他们接受了英国老师6个月的严格训练,内容从如何与美国人打交道到如何用刀叉用餐到乘飞机的言行举止。但百密一疏,李连杰还是犯下大错。李连杰其实已经坐惯了飞机,但那是他第一次坐国际航班,在檀香山机场,李连杰看到跑道上停了一架飞机,机身上印着“中华航空”。李连杰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兴奋地对身旁的小伙伴叫:“大家快看,中国来的飞机!”

  坐在一旁的领导一看,面如土色,马上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巴——那是台湾的飞机,李连杰差点被赶回老家。

  美国人用了几百人来保护这44人的中国代表团。

  26名中央情报局保镖贴身保护,几辆巡逻车在前后方保护,几百名警察沿途隔离围观市民。

  李连杰在“堕落”的美国看到了北京没有的高楼大厦,看到了美国人屋后有游泳池。

  一次,为了验证他们住的房间是否有窃听器,李连杰对着墙上的镜子说:“我要冰淇淋。”又对着桌上的花瓶说:“我要吃香蕉。”晚上当他回到房间后,他吓一跳:巧克力、冰淇淋、香蕉已经摆到了桌上。他马上冲到队友房间检查,只有他的房间有。

  在白宫的武术表演结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小孩们合影。尼克松对站在基辛格旁边的李连杰说:“小朋友,你的功夫让人印象深刻,长大了当我的保镖好吗?”

  李连杰马上朗声回答:“不,我要保护全中国亿万人民!”

  现场一片沉默。尼克松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还是基辛格缓解了尴尬:“我的天,小小年纪,说话已经有外交官的架势了!”

  在场的《纽约时报》记者把谈话内容和合影发表在次日报纸头条上,文章感叹说:“赤色的中国施行了什么样的教育,那么小的孩子回答问题也充满爱国情操。”

  那是明星李连杰惟一一次上《纽约时报》头条。

  李连杰出色的外交表现,使他毫无争议地成了“中国人民的代表”,接连被派到四十多个国家访问,表演中国武术。

  李连杰得到的不光是荣誉,他被破格从11岁就开始算工龄,每月有5元工资。从此,他成为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那时候出国表演有一个好处,每人每天有五美元的零用钱。”李连杰很快就从荣誉中算出了实际利益,李连杰用自己在美国攒下来的零用钱给母亲买了一块瑞士手表,当时手表和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何况还是进口货。母亲非常高兴,抱着他直夸他是好孩子。

  李连杰已经知道怎么利用自己的影响了。

  一次去伊拉克访问的飞机上,李连杰找机会坐到副市长身边去,大谈自己家里生活困难,从上飞机一直谈到下飞机。快落地时,市长让他回家写补助申请,李连杰不会写字,就让姐姐写了申请补助,很快,他的工资涨到了43块。

  李连杰的人生变成了数字人生,5年里,他连拿了5次全国武术比赛冠军,其中1979年那次达到最高峰,一个人拿了全能5个项目的金牌。按照当时国家政策,运动员拿一块金牌涨一级工资,李连杰连拿金牌,17岁的时候,工资已经达到了88元,普通职工的最高等级。

  为此,北京体委授予他一个特等功,他被同行称为“天下第一高手”。“天下第一”名不虚传,此时的李连杰已经见过各色政要:尼克松、卡特、福特……他的武术成了中国跟其他国家“友谊的桥梁”。

  单位制造

  李连杰曾在白宫门口拒绝当尼克松的保镖,表示要保护11亿中国人民,最后他发现原来中国人民根本就不需要他的保护,他连辞职当个体户的机会都没有。

  习武的李连杰很快被电影圈看中,长城电影公司总经理傅奇是第一个找到他的。李连杰在香港新光剧院台上的表演刚结束,傅奇跑到后台问他:“你功夫这么好,想不想做明星拍电影?”

  李连杰之前刚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于是他拼命点头:“好,当然好。”

  傅奇回去就给李连杰写了武功版《三毛流浪记》,却被体校方面以“年龄太小”为由拒绝。

  能拍成《少林寺》纯属意外。香港银都机构要拍《少林寺》,拿的是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的投资,导演陈文找来了河南京剧团的演员,但日本人认为他们没有拍出中国武术的真正面貌,要求换人。

  银都解散了原有剧组,换了编剧,换上了导演张鑫炎。张鑫炎6年前在香港见过李连杰,印象很深,跑到什刹海体校找了两天,却没见到李连杰。他向教练打听李连杰的下落。学校马上通知身在外地的李连杰赶回北京。原因很简单,银都机构算是在身在香港的内地制片厂。

  《少林寺》在内地卖了1亿元票房,演小和尚觉远的李连杰也红了。半年时间里,他收到了十几麻袋信,堆在院子过道里,一家人出门转身都困难。这些信里,有拜师学艺的,有夹着照片的求爱信,甚至还有血书。“一夜成名当然很开心,但你要表现得谦虚谨慎,不许骄傲,你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培养、集体的领导、教练的指导、同学的鼓励……”久经考验的李连杰马上想到的就是“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一切荣誉属于国家”。

  因为《少林寺》,李连杰得了700元片酬——按天算,每天1元人民币。

  香港老板慕名跑到北京来找李连杰,开价600万让他拍两部电影。李连杰兴高采烈地告诉单位领导,没想到一瓢凉水泼下来,领导说:“钱得交给单位。”因为“没有国家哪有你”。

  那时候,李连杰的工资不到100元——比普通的大学教授工资高出一倍。但按另一种算法,每月拿100元工资,干到60岁退休,全部工资加起来不到5万元。

  600万的支票放在眼前,李连杰却不能拿,19岁的李连杰彻夜难眠:“这张支票对我这种困难家庭长大的孩子,诱惑非常大,但你属于国家,你属于单位,你就不能拿,你不能擅自去做事。”

  李连杰想退役改行做个体户,教练、单位都不批准——李连杰就是国家的人。绝望中,他写了封信给邓小平,内容是希望能够“退役读书”。

  看过他表演的邓小平让秘书把他请进中南海。“邓小平说,‘孩子念书总是好事,北大、清华,随便哪个都可以’。”这次见面后,李连杰还接到了邓小平的一封亲笔回信,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做栋梁之才”。

  李连杰最终放弃了去北大读书,一是自己小学都没毕业,很难跟得上进度;二是体委也不肯放他。他跟所有怀才不遇的年轻人一样,“完全没有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

  李连杰开始怨恨起那些控制了自己的大人们,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一次日常训练里,李连杰“奇怪”地摔断了腿。

  武术练不成了,李连杰还是摇钱树,单位把他作为外派人员转租给香港银都机构5年,条件是李连杰“每拍一部电影,单位就有5万块钱的收入”。反抗的结果是,“给单位打了5年的工”。

  租到李连杰,银都机构接连不断地开拍“少林”系列电影。

  对李连杰来说,拍《少林小子》是每天2元,拍《南北少林》是每天3元——而香港人演一天死尸的收入是50元。

  李连杰内心忿忿不平,表面却什么也不敢说,因为讲了会挨领导批评,开生活会、写检讨。

  终于有一天,李连杰把气撒在了《南北少林》导演刘家良身上。

  一次,李连杰和其他工作人员凌晨两点按要求到达拍摄地,结果等到上午十点,刘家良才姗姗来迟,拍摄时机已过,被邵氏公司宠惯了的刘家良宣布工作结束。

  等了8个小时的李连杰找到电影制作人,要求刘家良道歉,否则“立刻收拾包袱回家,再也不拍电影了”。

  李连杰当然没有收拾包袱回家,拍到第三部《南北少林》在香港创下了1810万的好票房,超过了《少林寺》的1615万。

  李连杰仍然是摇钱树,香港片方这次聪明地让摇钱树来当导演,李连杰构思出了《中华英雄》。

  这是一部寓意直白的故事:二战时,中美军队击败日军凯旋,中国军人却受到轻视与侮辱。80年初,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政府经营的“友谊商店”,购买任何奢侈品,中国人却被拒之门外,无论他是否有钱。

  24岁的李连杰只能借电影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我想揭发社会上的不公平,让观众察觉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革。”

  乖孩子李连杰没想到当导演也会“挨领导批评”,《中华英雄》因为直接影射现实没有通过审查,至今没在内地公映。李连杰拍得呕心沥血,观众看得兴味索然,影片说教多于打斗,在香港上映票房惨淡。

  1987年6月,李连杰与师妹黄秋燕结婚,这对明星夫妇住在李连杰家德胜门内大街的老平房里。黄秋燕和李连杰住里屋,李连杰的母亲住外屋,两间屋子的面积还不到20平米。

  1988年,李连杰5年合同期满,深圳一个公司邀请他去合作一家武术发展公司。这次单位还是不肯放人。

  80年代末,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经商“下海”热,李连杰第一次直接对单位说“不”,他和妻子坚持去了深圳。

  因为缺乏从商经验,李连杰的经营以失败告终,李连杰终于彻底告别“单位”,和妻子移民去了“自由”的美国。 (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