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热钱全身而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0日21:23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热钱流入,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利流出。专家认为,A股市场从6124点大跌,有一部分因素也和热钱撤离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严格资本账户管理,谨防热钱快进快出之痛。

  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说:“我们其实已经尝到一些苦头了。比如股市的下挫,就和外资流出有关。前几年外资低位进入,去年底,次贷危机发生,资金从A股市场抽离,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专家认为,近几年房价的大幅上涨也和热钱有关。大量外资不仅购买上海、北京等地住宅,带动国内资金推高房价,而且直接介入房地产开发,目前国内5700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外资就占到约15%到20%。

  为应对热钱大量涌入之后又快速流出,专家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监测,因为如果没有权威的监测数据,防范将难上加难;二是应进一步调整汇率形成机制;三是加强对资本流出的控制,谨防外资收益大量汇出,并防范对冲基金等的冲击。

  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说:“热钱到中国它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中国出现了一些价格的错误,比如,如果中国的住房价格很低,中国的汇率很低,或者中国的股票价格被低估,那么它们会进来。但是它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它赚了钱之后,必须能全身而退,所以我们把住热钱流出的渠道,就会减少那些热钱想进来的一种野心。”

  席卷全球皆为利往

  热钱冲击一国经济,在过去并不鲜见。而无论是英镑狙击战,还是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地区之所以受到热钱冲击,其实都和这些国家自身的金融体制缺陷紧密相关。

  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外资抽逃,导致墨西哥外汇储备2天内减少40亿美元,汇率3天暴跌42.17%,股市2个月暴跌47.94%。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政府宣布比索一次性贬值15%,比索遭到热钱抛售。(图版入)而此前,墨西哥为对抗通货膨胀,采取了比索高估的策略,并由此导致出口少进口多,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为维持收支平衡,墨西哥又大量吸引外资进入,其中70%投资于短期证券。由此危机爆发。

  1997年,热钱冲击波又从泰国引爆。泰国1992年开始全面取消资本管制,热钱进出无阻。为吸引外资,又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使本币高估。同时又不得不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贸易逆差,进而导致外债增加。而一旦外资大量流出,外汇储备不足,必然导致本币贬值。国际热钱正是看到这一点,先大量借泰铢,然后抛售,使泰铢大幅贬值,然后就可以用少量美元偿还,从中渔利。泰国经济由此遭到重击。56家银行被挤垮,泰铢贬值60%,股市狂泻70%。金融危机随即席卷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地区、韩国、印尼和日本。只是香港地区由于有内地强大外汇储备的支持,维持住了固定汇率,才挫败了国际炒家,使热钱以亏损约20亿美元收场。

  类似危机还发生在1992年的英国。英国为保持欧洲统一汇率机制,英镑高估。国际热钱趁机大量抛售英镑,买入德国马克,最终致英国耗尽2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并被迫将英镑贬值15%,同时退出统一汇率机制。而国际热钱从中净赚约20亿美元。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