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动药品中央储备援助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5日02:17 21世纪经济报道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楼外的一辆指挥车上,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到来的余震,我们都不敢进楼。”指挥领导小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解释。14日下午4时许,记者打通电话的时候,他们刚刚躲过了一场余震。

  成都市药监局安监处何晓负责成都地区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质量安全。他的工作职责就是应成都市应急办公室的需求,随时从成都各制药企业组织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

  “现在灾区最需要的是外伤止血以及抢救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止血药、抗生素、绷带、消毒用品等。虽然成都地区医药企业较多,但是生产产品的种类有限,特别是止血类药品和医疗器械比较缺乏,需要从其他地区调配。”何晓向记者表示。

  13日上午8点39分,国药集团接到国家发改委的第一个指令,要求紧急调拨一批医疗器械和抗生素药品。

  “13号当天后来又来了两个发改委的指令,给我们下了3个单子,14号又新下来一个指令,增加了11个品种的采购药品,要求我们在1天之内到位。”14日,国药企划部主任朱京津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国药集团已经按清单备好急救药品,目前已经调出金额2500万的医药用品,都已经运往成都双流机场。

  朱京津说,“这是2003年非典SARS之后,国家第二次大规模调用中央医药储备。”

  在1999年《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框架下,国家要求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医药储备体制,而中国医药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医药集团,就承担着中央医药储备任务。

  首批调拨2000万医疗用品

  朱京津告诉记者,听到灾情消息的第一时间,国药集团内部就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集团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开始清点储备药品,检测储备的医疗器械设备,并实行双人双岗、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准备向灾区调拨和供应救灾医药用品。

  “实际上发改委的指令下来之前,我们已经在做前期的工作了。”朱京津说,一接到指令,国药集团立刻按照清单将相关药品打包,通过空运渠道运往成都。

  记者了解到,首批调拨的价值2500多万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中,一共涉及82个品种。其中,80%以上是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手术器械、输液器等,药品主要是抗生素类药品,比如头孢和青霉素,还有一些止痛药等。这也是中央医药储备抗震救灾调拨应急系统启动后首批调往灾区的医药物资。

  “按照我们的经验,赈灾初期以医疗器械用品为主,后期对药品的需求会大量增加。”朱京津说,国药集团是国家医药储备单位,上一次国家启动大规模的中央医药储备,是2003年非典SARS期间,当时国药集团向22个省市自治区调拨医药用品1.3亿元。

  国家医药储备由中央与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医药储备组成。一般而言,发生一般性灾情、疫情,药品由地方储备负责供应。中央医药储备则主要负责重大及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所需的医药用品储备,侧重于特种药品、专项药品及医疗器械。中央医药储备系统,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直接对国务院负责。

  不过,由于现在调拨药品的量在2500万左右,并不算大。除了国药集团外,其他几个区域性的医药流通企业目前还没有被大量调拨药品。

  14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相关负责人并不愿意多谈此次调拨药品的细节。记者从公开资料了解到,指导医药行业生产、流通,负责国家储备药品管理是经济局的主要工作之一。此次四川震灾后,按照卫生部应急办转来四川省急需救灾物资清单,发改委已经落实了17个品种医疗设备,其中含呼吸机50台、监护仪50台等11种物资,储备目录内的7种产品14日已经可以启运,储备目录外的4种产品已联系好货源。

  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国药集团拥有覆盖全国的医药配送体系。药品储备也较为充足。不过,由于部分采购药品是储备品种以外的,国药集团已经现组织采购了一批。

  “如果不够,我们会紧急再向企业采购。”朱京津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国药集团都处在应急状态,随时等待发改委的指令,继续为灾区调拨医药用品。北京物流、上海物流、天津物流及各大仓库都已经安排人员值班,保证随时完成医药储备物资的调拨任务。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