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就地震预测震后防疫问题释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5日14:06 新京报

  四川汶川地震之后,灾区人民在等待救援。虽然人们众志成城,但是余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却阻碍了救援的脚步。在大地震之后,研究机构能否准确预测余震,从而为救援提供便利?大灾之后如何防止疫情的传播?我们需要做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相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问题1 能否成功预测余震?

  地震部门全天监控

  对于灾后余震不断的现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表示,从目前来看,余震范围约300公里,地震强度很大。

  同时,就现有条件而言,有些余震能够被预测,但可能预测不出来。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信息显示,从前天晚上到昨晚8:30分,5级以上的余震发生2次,6级以上的余震没有,余震已经在逐步减小。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余震非常多,不少建筑受损倒塌。但同时,部分建筑还没有完全倒塌但已受损,这些建筑再遭受比较强的余震,还会继续发生破坏,这样就可能对救援人员和被压人员造成伤害。如果没有防护措施,灾情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对于余震的监测非常重要。目前,地震部门已经对余震进行24小时严密监视。

  问题2 怎样供水最安全?

  密闭水车临时供水

  地震后,由于灾区供水中断,灾民不得不就近取雨水、坑水、河水、游泳池水,甚至工业废水等应急,极易造成灾区肠道传染病的蔓延。

  岳麟表示,除紧急修复部分自来水管线外,震后初期救援队应立即采取临时的供水措施,如水车送水,可以在密闭的水车中进行饮水消毒。岳麟表示,这种方式的临时供水一般能符合卫生需求,也方便灾民取水。缺点是水车的容量有限,一辆4.5吨的水车,日供水4~6次时,按每人每日供水5~6升计算,只能供3000~5000人饮用。

  另外,救援队可以临时将一些就近的公共设施(如游泳池)改为蓄水池,应急供水。当然,供水前必须对池底与池壁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与消毒。

  岳麟提醒,用消防水龙带临时输水供应完全没有卫生保障。检测表明,水龙带中水的大肠菌群数高达1000个/升(卫生标准为3个/升)。

  问题3 大灾之后如何防疫?

  警惕灾后尸碱中毒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安全所专家岳麟详细解析了大地震时期的卫生应急对策。他表示,地震后的供水除一般的细菌性和化学性污染外,还存在尸碱中毒的危险。

  岳麟指出,为防止饮水的尸碱中毒,必须尽快对水源周围的尸体进行清除,同时还应对局部环境进行认真的漂白粉消毒处理。另外,用砂滤或炭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也可以去除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

  尸体腐化分解后产生的多胺类化合物总称为尸碱(包括尸胺、腐胺、神经碱、草毒碱等),可致人体中毒。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