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灾区环境消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9:50 第一财经日报

  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如果我们处置不当,不能够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确实可能出现瘟疫的流行。因为在大灾之后,卫生环境会遭受严重的破坏。食品、饮用水的获取会面临很多的困难,灾民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有效开展水源保护、环境消毒、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可能带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可能发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由病毒和细菌传播的传染病,以及以蚊虫、媒虫为媒介的传染病。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震后,灾区的环境卫生急剧恶化,特别是夏季高温时,尸体迅速腐化,大量滋生蚊蝇。一般气温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苍蝇繁殖一代只需十天左右。调查表明,夏季的垃圾堆放六天后生蛆、七天成蛹。因此,灾区的垃圾必须每周至少清除一次。同时,还必须采取多种消杀灭措施。

  事实表明,在强地震后,大量的建筑物倒塌、瓦砾不能及时清除。而瓦砾堆缝隙下又极有利于蚊蝇滋生,而且又是喷药消毒的盲区。在高气温条件下,很容易为中毒与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因此,所采用的消杀灭方法必须要仔细、深入和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将化学药剂喷涂在瓦砾的表层,还必须仔细地深入到瓦砾的缝隙中。

  “我们当时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用飞机大面积地进行航空喷药,同时在地面用人工背药桶,进行局部喷药,和个人用小喷壶仔细地进行瓦砾缝隙间的喷药。只要不间断地同时采用这些方式喷药,蚊蝇的滋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岳麟介绍说。

  “在炎热的夏季,为预防食物中毒,必须抓紧时间确定食品是否可食。为此,不能等待一些需时较长的化验结果(如细菌培养)来确定食品是否可食。当时,我们是根据感观指标(即按食品的色泽、粘度、弹性与气味四方面)进行食品的分类处理,决定哪些肉品为条件可食的。”岳麟说。

  高强表示,有很多灾区群众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有很多失去了家庭和财产,医疗负担不能再加在他们身上,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享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救治。

  他强调,决不能在严重自然灾害给人民已经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工作不力,出现严重的传染病流行,再使灾区的群众雪上加霜。”

  据昨日卫生部通报,目前灾区没有发生严重的传染病。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