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选民的心理认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16:52 南风窗
希拉里的顽强也对选民产生了重要的心理影响,为生活而担忧的蓝领阶级对希拉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尊敬和心理上的认同。那些喝啤酒、玩保龄球、爱好打猎的蓝领选民看到,这是一个要为生活中得到的所有东西付出很高代价的女人,是一个理解他们的生存困境的人,是一个入主白宫之后能够辛勤工作为他们争取利益的领导人。相形之下,他们会觉得奥巴马在生活中得到得太容易、太多、太快。在这些选民的支持下,希拉里尽管在计票中落后,却总是打而不倒。 的确,为了争取这些选民,希拉里在最近的几个月中成功地改变了她那种高高在上的“冰女王”形象,变成了一位可以与任何普通人拉家常、了解每个普通人需求的每个细节的亲民政治家。在宾州的选举中,她与选民一起喝啤酒和威士忌,宣称自己小时候用枪打过鸭子。她来到宾州她祖父当过工人的小镇,很动情地对听众讲了一番自己的先人在这里艰苦奋斗的事迹。这样一来,在芝加哥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卫斯理学院和耶鲁毕业的希拉里,就摇身一变成了小镇工人阶级的后代。 奥巴马也尝试去这样做,却不那么成功。他在打保龄球的时候只得了可怜的37分。到当地人的饭店去吃牛肉汉堡包,结果只吃下了半个,而且是用刀叉来吃,而不是像普通人那样下手。所有这些小事,让蓝领阶级的人看着不对头,非但没有减轻还加深了他那“精英主义者”的形象。宾夕法尼亚初选前夕的民调显示,希拉里在打猎爱好者中的支持率达到56%,远远超过奥巴马的31%;在枪支持有者中,希拉里53%,奥巴马28%;在打保龄球的选民中,希拉里54%,奥巴马33%。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喝酒吃饭打保龄球这类的所作所为几近浅薄的胡闹,但是对于当地的选民却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说到底,现代选举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政治。挑选什么样的人做自己国家的领袖,对于每个选民来说都是一个内心认同的过程。选民会直觉地感到,那些不能说他们的语言、不能按照他们的方式去生活的人,既很难理解他们的需要,也不会用尽全力去争取和保卫他们的利益。 在过去40年里面,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赢的时候少,输的时候多,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小镇、乡村的中低收入阶层对这个党的候选人缺乏认同感。过去两次选举中,戈尔、克里这两位民主党的候选人都出身于大富大贵家庭,完全不懂得如何与普通人对话。克里竞选的时候为了争取蓝领阶级的选民,真正是临阵磨枪,穿上迷彩服去打猎,却被人揭露出来说,他最爱好的运动是风帆——那是普通劳动阶级玩不起也不爱玩的运动。他那些穿迷彩服的镜头,反倒成了被人嘲笑的对象。来自南方的卡特与克林顿是两位成功当选的民主党人,其中克林顿更是擅长与选民建立认同感。穷人家庭出身的克林顿,喝啤酒、吃汉堡包、打保龄球、吹萨克斯管,和下层选民毫不困难就能打成一片。显然,希拉里尽管性格不同,也从她丈夫那里学到了一些和蓝领民众打交道的本事。 小 结 从罗斯福新政的年代开始,民主党就是好几个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阶层和集团组成的政治联盟。这个联盟并不牢固,甚至可以说相当脆弱。相对于共和党来说,民主党的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脱节严重,而且其下层也因为种族、地区等原因而分为彼此交往不多的几大块。民主党的领导人发现,在党内找到共同语言往往会有困难,而造成分裂的议题又是那么容易出现。 在今年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不是政策而更多是个人风格之争。他们的政策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在竞选中发展出来的风格却是适应了不同阶层选民的口味。而在这些风格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正是民主党内部的阶级差别。 民主党内这场“阶级斗争”到底有大多影响?恐怕只有11月份大选的结果才能作出最后的证词。在这以前,民主党人还要为这种斗争日益激化的可能而提心吊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