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校从4999米高空第一个跳出机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17:15 东方今报
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飞向此次地震重灾区四川茂县。 灾情如战情。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由于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 担负此次重任的是空降兵特种大队的100名官兵。11时47分,飞机飞临茂县上空。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第一个跳出机舱。第一批7名伞兵离机后,第二批8名伞兵也接着实施了伞降。 飞机第三次飞抵茂县上空。机舱里,剩余的伞兵们分成两排站了起来……此时,飞机舱门却缓缓关上了。“15位官兵安全着陆到预定地域后,迅速发来报告:地面地形情况复杂,不利于大队人马实施高空伞降。”空降兵特种大队伞训主任吕造说,另一方面,天气情况也在变坏,加上剩余85人所用的伞具都是圆伞,不像前15位先遣队员所用的翼伞灵活抗风,所以上级决定,取消剩余人员的空降行动。 14日,空降兵所属黄继光生前所在团600名官兵于当日徒步行进7公里山路,首批抵达什邡市北部伤亡最重的红白镇展开救援。在德阳、绵竹、汶川等17个重灾乡镇,10800余名空降兵陆续到达,截至目前,空降部队已在灾区救出676人,抢救生存人员58人,医治转移受灾群众1271人,抢修道路12公里。“我根本无法和他们说话,他们时刻都在奔跑救人。”在现场试图采访空降兵部队的一位记者哽咽着向北京报告。 -陆路特写 余震不断 岩石翻滚中挺进映秀 50余公里、12个小时,在平时看来,这或许可能是一次轻松的旅程,但5月14日记者随济南军区铁军官兵从都江堰赶赴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时,却仿佛经历了一次超越生死的“远征”。 道路中断、桥梁被毁、灾情紧急。为了早一点到达目的地,铁军官兵选择了徒步开进这种最难走的方式。 下面是滔滔奔涌的岷江水,上面是摇摇欲坠的峭壁石,脚下是泥泞的砂石和雨水冲刷下来的淤泥……记者背着30多公斤重的器材设备,虽然双手紧紧抠住一切能抓住的东西,但背囊还是使劲地把身体往外拽…… 汗水不一会儿就湿透了迷彩服,膝盖和肘部碰在石壁上,似乎也感觉不到疼痛。脚底的血泡,不知什么时候起来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破了。双腿沉重得似乎不是自己的。“轰隆隆”的声音不时从或远或近的地方传来,因地震松动了的岩石轰然滚下,留下阵阵炸药爆炸般的白烟。12个小时的路程中,挺进的队伍遭遇了10多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及五六次余震。 拉开队形,快速通过……记者和官兵们一次次化险为夷。只是,许多人的鞋在快速通过中被“粘”在淤泥中,官兵们顾不上捡起又快速向前奔跑。 惊险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当距离映秀镇只有2公里时,所有人认为可以松口气了。突然,一座断裂的大桥出现在眼前——三四十米高的桥墩上,上百吨重的桥面只有一角钩在上面,仿佛只需要轻轻地吹一口气,就会掉下来。官兵们别无选择,只能从下面快速通过。 就在这时,地面颤抖起来,又来余震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还好,桥面只是晃了晃。但就在不远处,山上松动的石块滚滚而下,幸好没有造成官兵伤亡。 抵达映秀镇,官兵们放下背囊,顾不上休息,又开始查看灾情、准备救援…… -救灾播报逾10万救援部队将进入灾区各点位 随着“黄金救援时间”72小时的临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已经有超过10万人在一线搜救生存者。救灾部队15日将想尽一切办法,进入灾区各个点位上同时展开救援工作。 灾情最严重的7个县恢复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记者1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目前受灾最严重的7个县均可通过不同技术手段与外界通过取得通信联系。 理县至马耳康的主干光缆已经抢通,可与外界通过固定电话联系;理县、青川县干线光缆已修复,县城本地和长途公用通信开通;由西安急调至北川的应急卫星车,可为1000个公用用户提供服务;绵竹30%的移动通信已恢复;汶川、茂县、平武的光缆抢修正在积极进行中;汶川、黑水、茂县、青川可通过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 中国 移动在北川地区新建的4个基站已有3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理县、黑水、北川、青川、茂县5个县可进行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两个抢修队正在理县、黑水进行光缆抢修。 放假或停课 各地区、各校根据受灾情况决定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15日在教育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目前已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受灾情况决定放假或者停课。 对灾区高考问题,王旭明说,四川省教育部门已经提出几种方案:一个是停考,一个是灾区缓考等。有关部门正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