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拯救,在第二战场:乞讨老人捐款105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21: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 拯救,在第二战场 于晓泉 他们不在第一战场。 当看到地震灾区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一幕幕令人悲痛的影像时,他们为之哭泣。 因为路途遥远,他们不能前往灾区;因为情况不熟,他们不能赶赴救援。但他们却尽自己所能,在后方支援灾区人民,为灾区人民鼓劲。 拯救,在第二战场。 乞讨老人捐款105元 15日12时,南京市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慢慢走来。他头发花白,蓝褂子的下摆已经破烂,胸前背后打满了补丁,脚上穿一双旧凉鞋,手中还拿着一只讨饭碗。 老人端着碗,在募捐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哆哆嗦嗦拿出5元钱放进捐款箱。 工作人员愣住了,“他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想哭。” 几个小时后,老人再次出现。这次他摸出100元钱,塞进了捐款箱。 “我中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就到银行换了张100元的……”老人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救命要紧。” 工作人员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他的名字:徐超(音)。 “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一位附近的居民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5月14日上午,浙江电台主持人叶峰接到四川经济电台的一个救助电话,要求帮忙寻找一位名叫冯绍元的四川德阳籍民工。 原来,冯绍元10岁的儿子冯开航在地震中受了伤,与他一起生活的姑妈也失散了。被送到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后,急需手术的小开航特别思念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却一直不知道父母的下落。 为了这个灾区孩子的心愿,浙江广电集团各广播电视频道都相继用口播或字幕等方式滚动播出了这条消息,省内20多家媒体也纷纷给予报道。无数听众和观众致电媒体,提供线索。 14日21时,四川传来消息:小开航手术非常成功。 几乎在同一时间,冯绍元在浙江的工友向媒体打来了电话。15日中午,记者们在一个建筑工地上见到了冯绍元。 冯绍元虽然很想回家,但却路费不足。记者们立即给他凑了2000元钱,工地也以最快的速度为他结算了工资。工地负责人掏出200元,工地看门的大叔送过来100元,一名工友递来20元,建筑队的领班是四川广元人,家里也遭了灾,但他还是拿出来了500元…… 正在工地检查消防安全的奉化市消防大队教导员柴祥富、副大队长余平看到这一幕,也加入到捐款的人群中,并为冯绍元预订了机票,派专车把冯绍元送往宁波栎社机场。 眼中噙满泪水的冯绍元挥手向大家告别,大声喊:“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伸出手臂为灾区献上一次血吧” “地震无情人有情,灾区最缺血,伸出手臂为灾区献上一滴血吧!” 14日,广州一对夫妻自费印制了500分传单,打着条幅向路人宣传献血救灾。 丈夫杨燕鹏说:“只是一个人、两个人献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想号召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夫妻俩制作了条幅,起草并自费印制了500份倡议书,早上6点就从家里出发,沿路向行人发放。 路人的热心让杨燕鹏夫妇感到很高兴,很多年轻人来向他们索要倡议书,一位50多岁的女士也加入了献血的行列。 在献血点,杨燕鹏献出400毫升血后,和妻子悄悄离开,继续派发传单,一直忙到下午。 “免费去成都” “去成都,免费去成都!” 都江堰市,一位“的姐”摇开车窗,冲着车外的行人喊。 这几天,她天天奔忙,但不是为了营运。她自己掏钱买来水、面包等送到都江堰,然后免费运送那里的灾民回成都。 “我家有20多个都江堰来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我都接待了。”她说,“他们好多人都没有家了,大家在我那里打地铺,将就一下。” “的姐”所在的出租车公司支持她与她的同事们救灾,并且免收这几天的“规费”。 当记者询问她的名字时,她马上说:“不要写我,都是该做的事情。” “一定要为灾区做点什么。”她说。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