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数百重伤员烈日下伤口发出恶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03:51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全程跟随广东医疗队挺进映秀重灾区实录

  上面是随时可能滚下的巨石,下面是咆哮浑浊的岷江,脚下是最窄处仅十几厘米宽的悬崖,一个个医生或扛背囊,或头顶着50多斤重的大药箱,手脚并用,连滚带爬,艰难地挪动,向着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县映秀镇。

  岷江上、悬崖间,他们背上蓝底黄字的“广东卫生应急”六个大字,特别显眼。他们,是进入映秀的第一支外省医疗队!

  从13日深夜飞赴成都,到15日上午生死跋涉到映秀,广东医疗队一直在跟死神赛跑。

  平时,这些医护人员已经习惯了“叫板”死神,从它手里夺回无数宝贵的生命。但这一次,他们的“老对手”变得非常强大:除了要抢在“黄金72小时”内赶到灾区、救治刚从废墟中扒出的奄奄一息的生命,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在悬崖、泥石流、余震、缺粮缺水的夹击中显得很脆弱。

  依然坚定的是医者信念:争分夺秒,拯救生命!本报记者全程跟随,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生死三日。

  命令

  国务院下了命令,下午3时之前,一定要在汶川映秀镇建立第一个医疗点

  5月14日下午1点半,广东医疗队前线指挥、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突然接到了正在四川救灾的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的电话:国务院下了命令,下午3时之前,一定要在汶川映秀镇建立第一个医疗点。希望就落在最早赶到重庆的广东医疗队身上!

  此时,广东医疗队已于当天凌晨2点到达成都机场,短暂休息后,正在都江堰交通管制的市郊焦急待命。

  下午2点半,经过紧张的协调,医疗队终于乘车赶到紫坪铺大坝,准备坐冲锋舟进入映秀。但这时,后面两大卡车的964大箱药品、医疗器械、食物怎么办?

  廖新波当机立断:就地卸货!拿上3天干粮、轻便药物,分批走!剩下的人在大坝上设帐篷守着物资,就地救治伤员。

  在大坝上,医疗队遇到了一对跳楼截瘫的年轻姐妹,是被冲锋舟接过来的,紧急实施包扎后,送到坝下转运都江堰医院。

  跋涉

  在只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悬崖上,只能把大药箱顶在头顶,手脚并用,慢慢挪动

  度时如年的等待。下午5点,廖新波带领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带领的首批医疗队9人,跳上了冲锋舟。

  50分钟的劈波斩浪。漂浮着大量树枝杂物的浑浊河水、两岸因泥石流而光秃秃的山头、途中两座倒塌的大桥,让人触目惊心。

  到了临时码头,接应的附近村民告知:前面路塌方,得从河边悬崖过去,估计最快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映秀。

  “红军长征的路,恐怕也不过如此。”队员们趟泥泞、爬山尖、过悬崖。脚下就是轰隆隆的黄浊河水。轰,一块大石头滚了下去,不到一秒钟就吞没在浊流中,队员们差点被砸到。

  随后赶来的第二支省直分队更险!由于担心灾区缺药,他们尽量减少自己的食物,扛了4大箱急救消炎药物,最重一箱有80多斤。

  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昌耘冰心有余悸地说,他们和省中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华侨医院的医生轮流帮忙,肩扛手拉。在只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悬崖上,他和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骨科同行江奕恒,只能把大药箱顶在头顶,手脚并用,慢慢地挪动……“想来真后怕,一滑就掉下岷江喂鱼了!”

  夜宿

  十几次余震,听着旁边轰隆隆的塌方声,正是明早要前进的方向

  天很快黑了,只能在河岸上一块平整的石滩上夜宿。啃着冰冷的压缩饼干,潮湿尖硬的石头刺得背上发痛。半夜大家都被寒风冻醒了,只能捡河岸半湿的树枝烧起篝火。

  一夜十几次余震,听着旁边轰隆隆的塌方声,正是明早要前进的方向。深夜,乌云掩盖了半轮明月,队员们心情沉甸甸的:明天要是下雨,就走不了啦!3点左右,乌云散了,星星都出来了。

  “那是北斗星。”年轻的护士麦雪霞负责拨着火,熏红着眼嘀咕着。是啊,在这石滩寒夜,好在还有火堆围坐取暖,还有星光指引着前路。

  救人

  河岸上软黑的泥地上,几百名重伤员躺在木板上,裹着厚厚的衣服,发着恶臭

  15日清晨,太阳出来了,医疗队整装出发。

  1个多小时的跋涉,眼前的映秀惨状堪称“人间地狱”:全镇上万常住人口,预计死了七八千。映秀小学400多学生,幸存的只有100多人。新建的标志性大楼“漩口中学”5层楼一侧倒塌,背后的民居、小学基本倒了。烈日炎炎,河岸上软黑的泥地上,几百名重伤员躺在木板上,裹着厚厚的衣服,发着恶臭。上千名士兵奔走搬运,非常忙碌。

  四川本地的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42医院之前已经到达,开展了抢救。村民紧握着广东医疗队员的手:“广东老乡真好!你们是最早赶到的外省医疗队!太多人等着救了!”

  下午3点,6支分队80多名医务人员都来了,分别来自省直、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深圳、佛山卫生系统。

  医疗队在中学操场搭帐篷、设门诊,又在河岸泥地断墙边设立了急诊点,将重伤员包扎处理后,等待直升飞机运送。广东省人民医院还派出了6人的巡诊队,送药上门,救治了20多位受伤的村民,还帮两位骨折的老人手法复位。

  52岁的珠江医院副院长徐如祥是最年长的医疗队员。这位知名神经外科专家,有高血压、心脏早搏,却一直保持着军人的豪爽,主动请缨前来,跟年轻医生一样背着50多斤背囊。他当天上午就跟着部队赶到现场,帮助挖人抢救。

  令他感动的是,一户倒塌民居下,一对30多岁的夫妇紧紧抱在一起,丈夫伏在妻子上面护着,一条横梁正砸在他的背上,已经死亡发臭,却换来妻子还有鼻息!患难见真情!

  截至当晚7点,直升飞机已经运走了100多名伤者。医疗队又将剩下的27名伤员运到新搭的帐篷里,2小时一队轮流看护。

  晚上气温降到0℃左右,看守的队员们点起了篝火。望着半山上点点火光,那是士兵在挖坑掩埋小学生们的尸体,大家的眼角都湿润了。不知是谁吟起这歌:“熊熊火焰,焚我残躯。可怜世人,忧患实多。”

  平安

  由于通讯信号断绝,队员们委托记者给后方报平安

  16日上午7点多,本报记者开始跋涉,回成都传信。

  由于通讯信号断绝,队员们委托记者给后方报平安,并传讯希望当地能加大直升飞机空投物资的力度。

  大家身体、精神状态都还好,就是一缺药,二缺粮。干粮预计能维持多一两天,每支分队派出两人负责找粮食,有热心的志愿者和村民送来干粮。携带的矿泉水喝光了,大家到半山取水,自己垒砌石灶烧水。

  重走那段惊心动魄的悬崖路,记者惊喜地发现,上千名工程兵启用铁臂铲车彻夜赶工,路况已经好多了,1个多小时就走到了临时码头搭乘冲锋舟。战士们说,昨晚有望从临时码头通车到映秀。紫坪铺大坝上,安徽卫生厅的工作人员也证实,原来留在大坝守护药品的二十几名队员已回成都待命,而南方医科大学另外5名被派往水磨镇灾区的队员,也已安全折回成都会合。

  但昨晚给各家医院报平安完毕,记者又虚惊一场:省人民医院有医生看到电视新闻称,听说广东医疗队有2个护士牺牲,急忙要找人核实,但又联系不上廖新波那边。

  上午都还好好的,怎么会出意外?记者急忙四处查询,通过向卫生部和中央电视台求证,没有收到有广东医疗队员牺牲的消息。记者放下心头一块大石。

  好运,广东医疗队的兄弟姐妹们!

  撰文:本报记者陈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