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震后缺吃少药渡江求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05:04 兰州晨报

  白龙江和白水江在文县玉垒乡境内交汇。两江交汇处,玉垒坪村坪上社像孤岛一样孤立无援:三面环水,背面靠山,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公路在地震中因山体滑坡全面瘫痪。交通、通讯中断,缺药、缺吃、缺帐篷——

  成孤岛 村民渡江求救

  5月16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文县碧口采访。上午10时许,采访车在驶过212国道一处山路弯道的时候,几名举着牌子的村民进入了记者的视野。记者发现上面写着:“灾情严重”、“求助”等字样。

  车停后,几名村民走了过来。村民们指着一江之隔的一个小村子告诉记者,他们来自白水江对面的坪上社。村子地处白龙江和白水江两江交汇处,三面环水,背面靠山, 地震发生后,该村唯一通向外界的一条公路因山体滑坡全面瘫痪,致使村子像孤岛一样孤立无援。由于交通、通讯中断,村民无法跟外界联系,在缺少救灾物资的情况下,他们渡过白龙江,爬上公路,举起了“求救”的纸牌。

  得知我们是前往灾区采访的记者时,村民们一致要求记者渡江实地了解情况。面对灾民殷切的目光,记者顺着公路下方陡峭的小路,艰难跋涉来到了白龙江边,乘上了村民的简易渡船。

  废墟中 小孩刨食受伤

  “我们举牌求助也是无奈之举!”村民袁碧峰一边摇着船桨,一边对记者说,5月16日早上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们不得不渡江求救——

  当日上午8时许,村民袁世会正在自家门前搭建的简易帐篷里收拾东西。突然,他的脚下猛地一阵颤抖。“又发生余震了!”袁世会心中猛地一颤,下意识地转身寻找儿子凯凯 ,却没有看见。袁世会赶紧大声呼救,但没有人应声。在村民的帮助下,几分钟后,袁世会在自家倒塌的小卖部的废墟中找到了受伤的凯凯,孩子的双手沾满泥土,已经昏过去了。情急之下,袁世会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赶忙背着孩子步行上国道求救。一个多小时后,凯凯被送上了212国道的一辆汽车。

  “这几天,很多人家都没有吃的东西了,10岁的凯凯在小卖部的废墟中刨吃方便面时,突然发生了余震,转身往回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倒昏了过去。”袁碧峰称,将凯凯送上过路的一辆汽车后,他们和后面划船渡江而来的村民在国道上打出了“求救”的纸牌。

  灾情重 全村房屋倒塌

  经过15分钟的划行,记者抵达坪上社下方的巨石码头。顺着石缝爬上石崖,震后的坪上社横在了记者的眼前:倒塌的墙壁,断裂的房梁,村庄的便道旁,到处散落着破烂的家什。废墟下方的平地上,是村民自发搭建起来的简易帐篷。透过帐篷的敞口,记者看到了村民无助、期待的目光。

  文县是“5·12”特大地震中我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碧口镇是文县灾区的重灾区,而记者脚下的坪上社距离碧口只有10余公里。地震中,坪上社62户人家的房屋全部成了废墟。

  “村上所有人家的房屋都和我家的一样。”村民张秀红的10多间房屋的后墙全部倒塌,屋瓦落地摔成碎片。“全村没有一间房子还能住人!”社长袁世锡称,地震导致通讯、道路中断,灾情发生后,村民们只能通过搭建帐篷进行自救。张秀红一家四口人因没有材料搭建帐篷,挤在了袁春红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而像张秀红这样挤进袁家帐篷的还有6户村民。

  “这么热的天,我们8户20多人挤在一起,生活极度不便,但乡亲们都有难了,我们只能坚持。”袁春红说,地震发生后,很多人家的厨房被埋到了废墟之下,这些天来,他们8户人家凑到一起,有锅的支锅,有面的拿面,吃起了“大锅饭”。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像他们这样几家人挤在一起的灾民还有很多。劫后余生,坪上社229名村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村民袁汉朝家的几间瓦房在地震中全部倒塌,一家五口人挤在别人家的帐篷里。他指着不远处已经焦黄的小麦对记者说:“要是能有些帐篷援助,我们就可以收庄稼自救了。”

  废墟上 村民缺食少药

  “除了缺少帐篷,我们最大的难处就是缺吃少药。”村民袁碧峰称,地震发生后,村上所有人家的粮食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后来,村民们通过自救挖出了一部分粮食。但大部分面粉已经不能食用。村民们只能吃三家小卖部里挖出的方便面。

  “到昨天下午,所有的方便面都已经吃光了,很多人家面临断炊。”小卖部老板张荣玉说,她家把挖出的方便面放在帐篷外,有钱的人买,没钱的人赊,“不能让大家饿了肚子。”张荣玉家的小卖部里还挖出了很多挂面,村民孟子英家因缺少粮食,便买了很多回去煮着吃。“煮的时候要淘好几次,煮熟后,还要用清水漂上三次才能吃。”孟子英说,吃的时候,她不时地还要将面中的沙石吐出,“即使这样,吃完了碗底上还会剩下一层土。”

  坪上社最高处的一间简易帐篷内,88岁的袁全德老人躺在一张木床上,无力地呻吟着。地震当日,正在床上午休的他被突然倒塌的房屋掩埋,后被儿媳用双手从土中挖出。“ 头上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这么大的年纪了,真是死里逃生呀!”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老人受伤时,由于村上唯一的诊所也变成了废墟,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从废墟里挖出了药品,给老人进行了简单的包扎。记者采访得知,地震中,袁全德老人等7人受伤在家,一些儿童也小病频发,但无法及时接受治疗。

  救灾忙 干部无暇顾家

  在采访中,村民讲述的有关坪上社的一个个细节,令记者感慨不已:袁全德老人的大儿子袁润生是碧口镇医院的党委书记,父亲受伤后,由于工作繁忙,他始终未能前来看望。 70岁的张义莲老人的儿子袁世军是文县范坝乡的党委副书记,灾难发生后,袁世军抽空来看了一次孤身一人的老母亲,之后便奔赴岗位。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刚刚走进坪上社调查受灾情况的玉垒乡人大主席李路银。李路银称,玉垒乡共有12个行政村,由于通讯、道路中断,这些天来,乡干部兵分几路,一个村一个村地调查情况。最远的一个村需要爬4个小时的山,来回就是一天。“我也是灾民,我家的房子也全倒了,这些天,我都不知道我的家人怎么生活!”说话的时候,李路银的眼眶发红了。

  下午3时许,记者离开坪上社时,许多村民自发送行。“记者同志,请记着我们的三件事,没有吃的,没有帐篷,没有药品,你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声音传递出去。”船开出老远 ,乡亲们仍站在江边挥手,声音传出很远。我们相信,孤岛一样的坪上社将很快不再孤单! 本报首席记者 齐兴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