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严防灾区堰塞湖溃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05:00 京华时报

  部署

  四川严防灾区堰塞湖溃决

  目前,四川省已采取四大措施严防灾区堰塞湖溃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首先,在所有堰塞湖设立临时监测点,驻点监测。特别是对北川县的8处堰塞湖进行重点监测:派出技术人员对塞体的稳定性、危害性进行评估,确保每个堰体至少有2名专家在现场;协调部队对北川、青川派出战士协助专家对堰体实行监测;配备工程和水文专业人员及必要的通信设备,24小时监测水情和滑坡体变化情况,一旦有险情征兆,及时向下游发布预警,制定预案并做好实施准备。判别堰塞体风险,分清灾害等级,分门别类做好预案。对存在溃决危险的堰塞湖,详细制定和落实下游人员安全撤离转移的预案,明确责任人,确定组织形式,根据险情变化,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得到妥善处理。尽快编制和实施处置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尽快研究编制堰塞湖处置方案,待条件具备时,派出部队或施工单位,采取开挖疏通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水头落差,减少堰体。

  16日,四川省水文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成6个工作组,分别奔赴绵竹、石亭江、彭州、青川、北川和安县开展堰塞湖监测工作。

  昨晚,绵阳市堰塞湖现场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已经在堰塞湖附近安排了观察人员。如果有险情,前方会通过鸣号示警,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连线专家

  北川堰塞湖评估报告已完成

  堰塞湖到底有多可怕?记者昨天连线前一天刚刚从地震区德阳返回北京的水科院专家徐泽平,他也是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第二组成员,主攻岩土工程。

  记者:堰塞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徐泽平:地震造成的山体大面积滑坡,阻塞河道,使河道变窄,上游水位上升。这样阻隔出来的天然的坝就形成了堰塞湖。说它危险,就是因为这些堆积体主要是泥土、沙石,其形成的围挡是松散的,不牢固的,如同一个水桶里全都是水,而水桶是不结实的。

  记者:目前震区的堰塞湖是什么情况?存在多大的危险?

  徐泽平:现在北川的评估报告已经出来,主要是针对现场专家观察的情况说明危险的可能性,多大范围的群众是有危险的,不危险的时间有多长,也就是再有多长时间会发生溃坝。

  记者:北川的堰塞湖多长时间会发生危险?

  徐泽平:堰塞湖的堆积体是很松散的,洪水一旦下泻,只要五六个小时下游地区就可能被彻底淹没,造成的危险可能相当于再次地震的后果。针对北川地区堰塞湖的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记者:德阳的堰塞湖目前是什么情况?

  徐泽平:德阳有3处堰塞湖,一处位于汉旺镇清平乡,一处位于绵竹市与另一个县的交界处叫百庭河,还有一个叫黑洞崖(音)。清平乡地区原来的两座山在地震后变成了一座,在原来水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大约两三千平米水面的海子,就是清平乡的堰塞湖。这3个堰塞湖两个地势低,一个地势较高,也是最危险的。德阳地区已经疏散了清平乡的千名居民,让他们到地势较高的地区。(记者昨晚连线在德阳现场处理堰塞湖的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德阳组副组长徐永田获悉,德阳的相关的人员疏散预案已完成,所有受威胁的人今天将被疏散,继续监测下游两个堰塞湖情况,同时派水利专家攀上黑洞崖查看情况,估算出蓄水量,评估危险系数)

  记者:怎么样来应对堰塞湖?如何让其能不发生溃坝的恶果?

  徐泽平:堰塞湖是天然形成的大坝,不属于人工建筑。90%以上的堰塞湖在一年之内都会发生溃坝、垮掉,但也有的保存了下来,比如四川的多采湖。从目前的堰塞湖来看,由于地震发生后,堆积体非常松散不稳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非常大。从历史来看,有的一天就可能垮掉。所以目前我们第一步只是分析评估,采用各种方法如航拍效果图,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出危险的程度。第二步就是疏导分流,比如用炸药或人工挖开小口,用水泵和管子疏导。开小口的目的就是保证不变成大口,否则就人为溃坝了。此外,还要加固堰塞湖,避免溃坝,并根据事态发展疏散最近地区的居民。

  记者:是否还会有新的堰塞湖不断出现?

  徐泽平:这要看地震情况,只要有余震不断出现,就会加剧形成堰塞湖。

  本报记者 文静

  ■堰塞湖个案

  湔江上游堰塞湖溃决

  昨天,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向外透露,位于成都市彭州境内湔江上游一处因地震形成的160万立方米库容的堰塞湖,于16日14时30分发生溃决。由于水利部门提前降低堰塞湖下游的凤鸣湖水库水位,并及时疏散群众,此次堰塞湖溃决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该堰塞湖险情已经解除。

  汶川地震发生后,水利部已经派出25个工作组,包括157名水利专家与技术人员深入灾区一线,通过实地勘查、航空巡查、卫星遥感等方式,弄清堰塞湖堆积体的规模、稳定性、蓄水量以及上、下游受威胁范围和人员情况。对已核实的堰塞湖,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存在高危险性的堰塞湖,及时组织群众转移。

  由于工作组的提前介入与督导,此次彭州境内的堰塞湖险情得以成功解除。该堰塞湖自16日14时30分开始溃坝后,堆积体于当天17时基本消失。堰塞湖下游的凤鸣湖水库库容随即启动应急预案,逐渐加大下泄流量,保证了下游人民群众及凤鸣湖水库的安全。据新华社电

  青竹江湖面蓄水1000万方

  昨天,青川县红光乡境内的青竹江水位持续上升,目前水位已上升40米,形成的围湖对两岸2000多名灾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汶川地震导致青川县青竹江两岸多处山体整体滑坡,造成青竹江、红石河被堵,形成巨大的湖面,容水已达1000多万立方米。专家称,如果水位再上升两三米,下游多个场镇的灾民安置点2000多名灾民的安全将受到威胁。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专家介绍,山体垮塌形成的堤坝土质松软,决堤的危险很大,如果水位继续上升,决堤后,将形成40公里长的河道,河床水位将抬高5米,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青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已开始紧急疏散下游居民,把他们转移到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指挥部正会同国土资源和水利部门的有关专家紧急研究炸堤倒洪方案。

  17日20时10分起,四川青川县城开始下雨。如果持续下雨,将加快水位上升速度,威胁部分灾民安全。据新华社电

  本报记者 柳志卿 刘薇 王鹏 新华社 报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