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带着遗书前往地震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05:55 华龙网-重庆晚报

  蜿蜒盘旋的山路,不断滚落的巨石,本报摄影记者冉文在赴汶川灾区的途中,经历了两次生死瞬间。他告诉记者已写下遗书,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救灾 带着遗书前行

  “亲爱的澜澜,请原谅我这次到灾区采访时的不辞而别。离开重庆快三天了,我很想宝贝朵朵。我走的时候,她还在生病。我相信,没有爸爸在身边的日子,朵朵会变得更加坚强……”这是本报随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挺进汶川灾区的摄影记者冉文,在理县经历余震后,给老婆和孩子留下的遗书。

  “但愿老婆和孩子能够理解曾是军人的我。”冉文昨日告诉记者。

  蚯蚓般公路上盘旋

  15日晚,冉文作为本报随军奔赴灾区的记者,和三医大大坪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一起,组成医疗队奔赴四川重灾区。

  到达都江堰时,医疗队接到命令开赴地震重灾区汶川。在多条道路都出现堵塞的情况下,医疗队得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经雅安,翻越芦山、宝兴、小金,经过理县进入汶川。

  在赴汶川的途中,车队在蚯蚓般的公路上盘旋。往日进出九寨沟的旅游公路,这时成了唯一的一条生命线。

  突发余震巨石狂泻

  然而,不断发生的余震让沿途所有山脉不断滑坡。司机不仅要盯着前方的公路,还要随时留意山上可能滚下的石头。就这样,车队有惊无险地到达距理县县城3公里的一个小山村。

  16日中午1时30分,理县发生5.9级余震。这个级别不小的地震,让原本就已脆弱不堪的公路变得仿佛散架一般,山上的巨石如洪水般往下泻。冉文昨日打电话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已被完全吓傻了,不知道是呆在车上,还是到车下找地方避难——当时哪个地方都不安全。

  成都同行惨死滑坡中

  大家不愿看到的一幕发生了:走在车队前面的车被石头砸成了饼状,万幸的是车上的人提前逃了出来。这时的救援队仿佛成了孤军,因为前后道路都已被山石阻断,大家几乎绝望了……

  “当时幸好没有死人哦,不然你们就见不到我了……”电话那头的冉文,声音哽咽了。

  他说,救援战士随后赶到。经过24个小时抢修,路修通了,医疗队再次赶赴理县。然而,就在大家准备启程前,山体再一次滑坡,巨石哗哗从山上落下,砸在前面一辆车上,车上无一人幸存。自己上前一看,车上坐的竟然是自己的同行——成都一家报社的记者。这位记者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采访资料。

  写遗书放进贴身口袋

  “大家都哭了,虽然距离汶川只有57公里,但我们不知道,这57公里生死之路还会付出多大的代价。”冉文告诉记者,大家当时都拿出笔来,给自己最亲的人写遗书,包括大坪医院的医生护士,包括随行的重庆交广台记者张黎,还包括平时自诩为大男人的自己。

  冉文说,写完遗书后,大家的脸上都是泪水。大家相约把遗书放在自己贴身的口袋里,如果牺牲了,就请同伴把自己的遗书转交亲人。

  冉文心怀愧疚地告诉记者,离开重庆时女儿生病了,他只知道女儿住进了西南医院,甚至来不及亲吻女儿乖巧的小脸蛋,就不得不离开她,和医疗队一起奔赴灾区。他说,这一去,生死自有天定,但他相信人定胜天,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因为众志成城的努力,而变得渺小不已。

  用镜头记录感动瞬间

  随后,大家把棉被和行军行囊顶在头顶继续前进。在经历40个小时的急行军后,下午4时46分,大家终于抵达汶川,这时的行军车早已被砸成废铁。

  挺进汶川的路似乎很长,长得来需要用无数的生命作铺垫。经历劫后余生的冉文告诉记者,他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瞬间,他要让所有人知道,只要团结一心,灾难总会挺过去。

  记者 王渝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