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震灾考量民族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07: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一个民族的素质,平常难于准确判断。而灾难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块试金石,最能测量出民族的素质高低。大灾见大德,危难见真情。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生命是无价的,对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是一个民族素质的最大表征。时间就是生命。“5·12”汶川特大地震刚刚发生,胡锦涛总书记就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并于16日早上亲临灾区指导慰问。温家宝总理当日赶赴灾区都江堰,指挥救灾工作,并反复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哪怕废墟里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灾情就是命令。应对危机的能力,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央领导的快速反应带动各级党委政府争分夺秒。首先是紧急启动预案,高效科学地组织救援行动并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资金;二是及时公开信息,政府权威部门多次公布震情灾情,极大地消除了社会的焦虑恐惧,有效地制止了谣言传播,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进行广泛动员,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应急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世人吃惊和称道。

  灾害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表现的团结友爱是对民族素质的最好诠释。灾难当夜,成灌高速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人给他们发任何指令。震后次日,有三千市民自发献血,目前成都市血液库存充足。一个农民工说,“我没有钱,但我有血”,让人感动。一些军队武警公安医务人员,不顾家里亲人面临生命威胁,也不管灾情有多危险,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工人、农民、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而踊跃地加入志愿者行列。年龄界线已经模糊,从8岁的儿童到80岁的老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志愿者,都只有一个心愿——救灾!广大网民不约而同地发出“我们和你们在一起”的声音,并通过网络把关心支持的一道道暖流传向灾区。

  社会组织紧急行动。公民社会对待灾难的态度和行为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深厚积淀。社会组织是对市场失灵的弥补,也是对政府调节的补充。人民团体、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行业协会等利用自身优势,深度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洪流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捐款捐物,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都来了。饱含爱意与深情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灾区。 (紧转02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后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