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灾区惨状让境外记者沉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08:51 长江商报
首批近80人一边采访一边躲避余震 16日下午,四川省绵竹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专家楼旁,倒塌的房屋、树木、管道纠缠在一起,大型起重机下,数十位解放军官兵仍在抢挖掩埋者。救援现场由于数十位境内外记者的到来而显出了别样的气氛。 不少外国记者精通中文 “Stop!这里危险,先不要上来!”救援人员小心地拦住了试图登上废墟台阶的一位扛着摄像机的西方记者,台阶另一侧,就是塌下去的碎石堆。这里一个半小时前刚刚发生过余震。 “这家公司当时有多少人在上班?多少人逃出来了?” “现在救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记者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不少外国记者都精通中文。救援人员和公司幸存人员作了解答。 众多记者沉默下来 国新办负责人说,本次由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组织的赴四川灾区采访团原本只有15日傍晚从北京出发的20家中外媒体的24名记者,但目前临时报名加入的人已远超此数,达到了近80人。 “赶快离开——”一位救援人员大声喊道,随着记者团的一阵骚动,地面又震了一下。救援人员说,这里地表已经松动,稍稍一震就会有危险。公司专家楼旁的水泥路上,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缝向远方延伸开去。 记者采访团辗转德阳市绵竹县救灾物资中心、绵竹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绵竹县汉旺镇、什邡市莹华镇以及什邡市灾民安置点进行采访。 沿途,人口聚集区大都是瓦砾狼藉。时有穿橙色制服的救援人员抬着裹在黑袋子里的尸体经过。与方才踊跃提问不同,众多记者沉默下来,只用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着现场。 “中国的行动很快” “太惨了!”《朝日新闻》记者坂尻信义叹息道。 法国《观点》周刊记者蒲皓琳一边看车窗外的情形一边做着笔记。她告诉记者,据她了解,“有很多年轻人都是去灾区的,有的是找朋友送帐篷,有的是去帮忙。这里的救援人员工作得也很努力。” 就在车内聊天时,大巴车又随地面晃动了几下。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说,此行因为沿着地震断裂带北行,得以全面掌握了实际情况。“这些不到现场是感觉不出来的。” 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路透社记者储百亮说,这次地震中国政府的行动“很快”,这是大家都能认识到的。 随团的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鲁广锦说,组织这次采访就是为了在地震发生后让更多的受众,包括让国际社会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团昨日前往震中汶川。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