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洪巧俊:在善行之时也应警惕诈骗之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11:48 江南都市报
善恶总是相伴而行。灾难激发了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社会的组织或个人,向灾区献血以及捐款、捐物的浪潮,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认为这是发财时机,利用手机短信诈骗钱财。这种恶劣的行径如同地震一样,震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悲伤的心平添了一份忧愤。 据5月17日《现代金报》报道,部分红十字会官方网站遭非法入侵,不法分子篡改网站面向全社会发布抗震救灾募捐的专用账号,实施诈骗。新华网也报道,5月15日,贵阳、毕节与上海警方通力协作,一伙利用地震灾情以手机短信诈骗钱财的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网。 贵阳市公安局在最短的时间内将10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警方迅速破案抓获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不仅没有让爱心被窃,还震慑了犯罪分子。虽然发国难财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影响却十分恶劣,如果不快速严厉打击,势必影响爱心行动。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盆粥”,就是这个道理。一旦发现这样的案件,警方要立即破案,要不惜一切代价予以严厉打击,决不能让救命钱受到损失! 从缴获的大量犯罪物证来看,犯罪分子利用电脑、群发器和手机诈骗,他们还编了一些地震灾情短信,如“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湖南红十字会号召广大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受捐账号:……;××银行。”“红十字号召各地人民向汶川伸出援助之手,××银行;账号为……”这样的短信欺骗性大,容易让人上当,因此,更值得警惕。我们应该知道,救灾专用账户一般不会以个人名义开户,正规的捐赠渠道其汇款名称都是单位账号。如果确要向灾区捐款,应该到民政部门或红十字会指定的部门。 当然,我们还要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贪污挪用。1998年,我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一些灾区干部却贪污挪用救灾款,有的乡村干部还私分救灾物资。这是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引以为耻!因此,在发放救灾款救灾物资时,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审计工作,把救灾款、救灾物资发放到真正需要的灾民手中。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