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都-安县 千里会诊救伤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07:3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坚持以人为本,将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放在首位——来自各个部队的医生们自地震发生以来,不仅活跃在抗震最前方,更是在后方坚守工作岗位,采用先进治疗手段,调集各方专家,全力以赴抢救受灾群众,延续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英雄有名·4名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

  昨日上午10时30分,成都军区总医院远程诊断室内进行了一次罕见的会诊——4名代表全军最高医疗水平的胃肠外科、肾科院士,分别从成都和南京通过卫星视频连线安县地震灾区现场,对一名地震中被埋124小时、已经生命垂危的伤者进行会诊,并最终确定抢救治疗方案,使这名21岁的伤者生命得以再次延续。

  安县紧急求救:伤者生命危险

  “我们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赴安县医疗队,我们这里有一名在废墟中被埋124小时的伤员,已经非常虚弱,有生命危险,请求增援!”昨日上午10时04分,一条紧急求援信息从安县地震灾区现场发送到总后地震卫勤总指挥部。根据现场医疗队反映,这名伤者初步检查并无骨折,但生命体征微弱,由于现场医疗条件相当有限,担心伤者有潜在的生命危险,决定报请指挥部请求医疗技术增援。

  要让各方专家赶到现场根本来不及,但在这次赶来四川抢险中,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考虑到地震可能带来的复杂伤情和现场医疗条件,带去了一辆高科技的远程野战医疗车,使这次会诊得以实现。

  根据伤者情况,总后地震卫勤总指挥部立即组织正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增援的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肾内科院士陈香美、南京军区总医院一位胃肠外科院士,二位肾科院士以及西京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肾内科、急诊等多位专家,分别在成都和南京,通过卫星连线安县,联合对这名安县医疗队的伤员进行会诊。

  成都南京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昨日上午10时30分,成都军区总医院一间远程会诊室内,陈香美院士和另外两名专家坐在了大屏幕前,屏幕上,南京军区总医院的3名院士也已经到场。远程会诊开始。位于安县灾害现场救护车内的图象实时发了过来,屏幕上出现了这名21岁的受伤男子。通过麦克风,4名院士与伤者进行了对话,询问伤情,发现伤者已经意识模糊,但是还能够听见专家的问话并能够勉强回答。查看伤者身体,发现其右侧身体因受伤后被困地下太久,部分已经坏死。经过一系列的诊断,专家排除其肾衰竭的可能,诊断其是因124小时未进食进水,导致的身体极度虚弱脱水,需要立即输液并观察,并尽快送就近医院。

  联合会诊给现场医疗人员吃了定心丸,现场医疗人员立即按照专家组诊断确定了新的治疗方案,记者昨晚发稿时,这名伤者已经送往成都治疗。本报记者 陈刚

  ○相关新闻

  远程会诊 为灾区节约物资

  英雄有名·刘荣波

  (川大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

  昨日下午4时许,川大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刘荣波打开电脑,短暂调试后,电脑屏幕上跳出一张X光片——它来自地震后的绵竹。从昨日起,该院首次投入使用远程会诊系统,为震区中的伤者们会诊,最大限度节约时间。

  刘荣波戴起耳麦,和图片上的医生开始交流病人的病情。而对方视频上的画面,是在一所帐篷里,那就是废墟中的绵竹人民医院,在地震中,整个医院顷刻垮塌。“咦,那边怎么有点晃荡?”刘荣波有些纳闷:顷刻间,屏幕上的画面开始摇晃……原来,当地又在遭受余震。

  据刘荣波介绍,几天前,一家公司为绵竹灾区捐助了这样一台数字化X光机器,通过电信专网可以和川大华西医院实现远程会诊。该院医务人员将机器搬进帐篷,终于能够再为伤员拍X光片了。“对于伤员来说,不用经过长途跋涉,就可以接受川大华西医院专家的诊断,这也是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灾区物资。”

  本报记者 刘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