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哀悼遇难同胞:唐山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0:20 燕赵都市报

  32年前的那场灾难深深烙在了唐山人民的心里,痛苦中更多的是感恩。如今,他们抱着感恩的心,奔赴四川灾区,用行动阐释着“涌泉相报”。

  本报特派记者:超庚 发自绵阳

  11小时打下5米通道 排人梯救出2条人命 获救者执意要看唐山恩人模样

  今天,唐山赴川救灾志愿者李树喜、蔡国祥等人,可能已经到家了。两天前,因上游地区可能出现险情,他们接到紧急撤退命令,从战斗3天的北川开始返乡。而就在临行前一天,李树喜等人花费11个小时,从5米高左右的废墟下救出两名幸存者。截至撤离灾区,他们成功解救出11名幸存者。

  ■惊喜:废墟下传来呼救声

  5月16日一早,唐山老兵李树喜和来自唐山的十多位民间志愿者,来到北川医药管理局家属楼废墟旁。前一天夜里,有位志愿者路经此处时,听到废墟下传来敲墙声。据此,他们判断里面可能有人。

  5月16日6时许,一名唐山救灾志愿者,对着曾传出凿墙声的位置,不断地喊话,“里面有人没有……”让大伙感到惊喜的是,废墟下再次传来了敲墙声音。

  “里面肯定有人!”搜救人员决定对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从废墟向下开个口子。废墟上全是钢筋水泥结构,笨重而又巨大。搜救人员大铁锤、铁锹一点一点往外拔。一旦操作不慎,造成废墟塌方,废墟下的幸存者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搜救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令人惊喜的是,当天11时10分左右,废墟下突然传来了呼救声。

  ■求助:多方合作加快进度

  “这是一名女子的声音!”搜救人员听到呼救声后,干劲更加十足。因为,废墟下的确还有生命存在。

  考虑到沟通问题,志愿者们找来一名当地群众,通过对话,得知废墟最下面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幸存。

  可据目测,要救出两名幸存者,差不多要在废墟上打出5米高的口子,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为缩短救援时间,李树喜等人开始向带有专业设备的消防部队求助。

  当天下午,来自江苏的消防部队开始和唐山民间救灾人员一起展开救援。一批闻讯赶来的武警官兵也加入到了紧急救援中。

  ■获救:幸存者执意要看恩人

  随着向下挖掘,口子的直径越往下越小,最后只能容下一个人在里面砸墙块。此外,废墟口子下凿出的碎水泥块等杂物,也越来越不容易往外运。

  不得已,现场救援人员采取了自上而下排人梯的方式,一直把通道打到距地面不远处。

  17时左右,经过11个小时的努力,救援人员终于在废墟底部发现了两名幸存者。他们都是30多岁,当时身体也都非常虚弱,而且男性幸存者肩膀已经受伤。多名救援者再次排成人梯,一步步分别把两名幸存者用手托到废墟上。

  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幸存者一旦被救出,必须蒙上眼睛,但这两名幸存者却在被送往医院前,多次提出要看一下救命恩人的样子,并执意留下了唐山搜救人员的电话。

  有地震孤儿,有“震生”,还有伤残民警,唐山8人爱心救援队绵阳防疫

  本报特派记者:超庚 发自绵阳

  绵阳市永兴中学的操场上搭满了帐篷,里面居住着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的2000余名灾民。昨日18时许,这里的灾民已经开始吃晚饭,而在灾民区的一个小帐篷内还异常繁忙。来自唐山的医务人员谭亚君和宋辉等人,正在给受伤的灾民换药、打针……

  ■灾民区内日夜防疫

  随着绵阳气温越来越高,在永兴学校避难的2000余名灾民的卫生安全以及防疫问题,引起了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重视。两天前,谭亚君等8人组成的唐山爱心救援小分队一来到绵阳市,正缺少医务人员志愿者的当地红十字会,当即把他们派往永兴中学灾民区负责防疫。

  8个人中5个医务人员负责给灾民看病,督促他们掌握卫生防疫常识。另外两个男性志愿者王金山和张东,负责在整个灾民帐篷外以及学校的边边角角进行消毒,还有一个伤残志愿者孙亚平负责后勤和运输。他们5个医务人员志愿者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为灾区群众看病。

  自此,绵阳市永兴中学灾民区多了8个唐山志愿者的身影。虽然,这里的灾民大多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

  ■他们的经历感动灾民

  两天来,8个人整天忙碌在校园内,在外人看来显得非常默契。而事实上,他们8个人中的大多数在3天前还并不认识。虽然,他们都来自唐山。

  据介绍,5月15日,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孙亚平等7人在参加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中刚刚相识,当即决定一起到四川灾区。

  5月17日上午,7人一路颠簸来到绵阳,并与从迁安赶来的张东一起,临时组成唐山爱心救援8人小分队。

  问及来四川救灾的原因,几个人的说法不免让记者一怔。宋辉说,32年前,她的父母全部在唐山大地震中丧生。当年,她才8岁。由地震孤儿长大的她,不能对四川地震灾区袖手旁观。

  与宋辉相比,谭亚君算是半个地震孤儿。唐山大地震那年,母亲和哥哥被砸死,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她,至今还记得获救时那个雨天。

  今年32岁的王金山,是唐山大地震那年9月出生的。作为“震生”

  的代表,他的到来对这些天在灾区生产的婴儿家长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鼓舞。

  8人唐山爱心救援小分队中年龄最长的孙亚平,更是让人肃然起敬。孙亚平不仅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而且还是个一级伤残的身子。从唐海县公安局退休的他,19年前执行公务时,在与歹徒的搏斗中曾经身负重伤。

  北川灾民唐定顺听说唐山爱心救援小分队成员的经历后深受感动。“与他们的经历相比,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

  此外,记者了解到,这支救援小分队的工作,得到了绵阳卫生部门的肯定。谭亚君等人表示,他们至少要在灾区呆上一个月,尽早帮助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本报特派记者:徐东洲 发自绵阳

  感恩使他们走到一起,自驾车入川救灾,6唐山人情动四川

  “我们不仅是为了感恩,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传统!”来自唐山的一支自驾车救灾队在地震发生后,已先后奋战在绵竹、都江堰、映秀镇等重灾区,昨日,记者在绵阳市火炬大厦广场见到这一行六人的队伍,他们风尘仆仆,但倦意中不乏坚毅。

  刘德强是该队一名领头羊。当地震的噩耗传开时,这个平时乐观豁达的唐山汉子几乎哭出声来。他说,32年前唐山遭遇过灭顶之灾,如果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也就没有如今的新唐山,因此唐山人的精神中感恩情怀早已生根发芽。灾难发生后,他检查了自己那辆皮卡的车况,然后购买了一台发电机,准备好汽油,于13日凌晨踏上了抗震救灾之路。

  与他同行的朋友际晓旭谦虚地说,自己是被老刘拉来做伴的。其实,老刘默默地充当志愿者已不是第一次。他本来在唐山市是小有名气的民间歌手,很多婚宴上都少不了他乐观快乐的歌声,但外人很少知道他的无私情怀。这次抗震所带的发电机、矿泉水、汽油、柴油等近4000元的救灾物资,都是刘德强自己花钱购买的,而他每次为人祝歌,却只不过有200元的收入。

  捐赠物资是次要的,他们此行主要还是抗震救灾。他们14日凌晨抵达四川后,目标直指重灾区都江堰和映秀镇,在这里,他们从废墟中直接抢救出6个人。而在翻山越岭和连续开车过程中,刘德强满脚起泡,几乎不能正常行走,但他硬是强撑着在18日下午来到了绵阳。

  与刘德强相比,来自唐山市开平区双桥镇冶里村的王亚全带领的另一组自驾车救灾队则更是历尽艰险才到达灾区,因为在高速上他们发生了车祸,车辆严重变形,所幸几人并未受伤。尽管如此,王亚全仍然为车祸耽误了四五个小时而自责,他们直到14日下午才到达绵竹,随后转战都江堰。

  在都江堰,这两组来自唐山的队伍会合了,于是他们6人走到了一起。共同的抗震经历、共同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成为感动灾区的一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说,人要知道感恩,更要懂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传统。

  本报特派记者:超庚 发自绵阳

  6.0级余震 唐山志愿者援救江油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江油市是省辖县级市,绵阳市代管。昨日凌晨,江油市历经5·12大地震后,再发6.0级余震。

  余震发生前,记者与部分唐山赴川志愿者,正在距江油不远处的绵阳邮政宾馆休息,突然感到整栋楼在剧烈晃动。顿时,整个楼道内大乱,喊叫声一片。

  第二天一早,留守在绵阳的唐山民间志愿者,得知几个小时前的地震情况,纷纷来到江油所属地级市绵阳市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战,要求到江油市救险。

  经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唐山民间志愿者吴立明等一行14人开赴江油抢险。14时许,他们到达江油市武都镇,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后兵分两路,一路帮助房屋坍塌的灾民搭建帐篷,一路负责向山区灾民运送水、食物等紧急物资。

  此外,记者昨日早上赶赴江油市采访时发现,绵阳至江油高速路上已出现不少裂痕,途经收费站几乎全部被余震震毁,沿途房屋不是被震塌,就是出现裂缝。该市雁门镇居民胡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房子在本次余震中坍塌,若不是5·12地震时从房子内搬出,一家人的性命不堪设想。

  据了解,像胡女士一样,受5·12地震影响,当地大多数居民都在外面搭帐篷过夜,幸运地躲过了此次灾难。

  昨晚23时许,截至记者发稿时,吴立明等唐山民间志愿者还在江油灾区救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