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哀悼遇难同胞:地震初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0:20 燕赵都市报

  汶川地震震级修订为8.0级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

  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地震原因:板块冲撞致青藏高原隆升引发地震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记者18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震情播报

  中国地震局消息,截至18日8时,共发生4级以上余震149次,其中5级以上24次,最大6.1级。

  我国的地震预报

  我国地震预报是采用专业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方式在做工作。

  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地震知识

  地震的震级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两地震带影响我国

  据介绍,世界上主要有两条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的地带。其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76%。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其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中间,因此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我国五个地区易震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

  (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为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麓;

  (4)华北地区,包括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包括广东、福建等地。

  上述五个地震区中,以台湾和西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最为强烈。

  震前的宏观异常

  地震发生时,岩体在地应力的作用下会相互挤压、变形乃至断裂。此过程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一系列变化,这些自然界的奇异变化被称为“宏观异常”,诸如鸡飞狗跳、地下水位升降等。

  河南省地震局副局长刘尧兴表示,地震前的宏观异常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专家指出,准确判断宏观异常有助于提前预防,及时逃生,降低灾害损失,但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界的许多变化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据介绍,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等。

  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包括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等。

  如果我们既能发现异常,又能正确地识别非震干扰,就能把握时机,做到有效预防地震。

  海外经验

  ■日本: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在长期的防震抗震生活中,日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与地震“斗争”经验,有句与地震有关的日本俗语———灾害在忘记时袭来,就是日本民众时刻不忘应对地震的写照。

  日本地震频发。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日本各级政府时常设想一旦某处发生地震,会造成多大范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政府应当如何处理这种可能的危机。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政府和民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力设法防震抗震,其中紧急避难用品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日本搜索网站输入“防灾袋”或“非常袋”,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资料。这种用具可以说是一个“百宝袋”,它结实耐用,有的具有一定的防火防水功能,可容纳瓶装水、压缩饼干、手压式手电筒、口罩、手套、药品等多种应急用品,有些应急品需要每年更换一次,以防过期或失效。

  日本的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日本防灾工作的一个特点。比如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

  日本家庭主妇们长期在家从事家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燃气管道破裂甚至火灾,因此一觉察到大地摇动她们就立即关闭厨房火源,打开可出逃的门窗。在她们为防震准备的食品中,有盐和糖等人体必需品。有的人把贵重物品放在枕头套内,遇事抱起枕头就走,既可用枕头保护头部,又能降低财产损失。有的家庭的防震用品人手一套。

  在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其他场合,日本人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甚至会利用地震纵波与横波先后袭来的短暂时间差发出地震速报,分秒力争以降低地震的影响。

  ■巴基斯坦:震后需解四大问题

  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发生里氏7.6级地震,造成7.3万多人死亡,震灾影响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350万人。巴基斯坦国家减灾局主席法鲁克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巴基斯坦在震后救援和重建方面的经验。

  法鲁克说,巴基斯坦在2005年地震后首先重点解决四大问题,那就是使灾区道路交通、水电供应、行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恢复正常运行,否则救援工作将难以大范围展开。

  法鲁克说,巴震后救援和重建大致分为3个阶段,3个阶段相互关联。最初的3周时间为搜救阶段,重点是寻找幸存者和救治伤者。此后的救援则要持续约1年,而重建阶段大概需要3年到5年。

  ■德国:房主“受灾不受损”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飓风或一场地震后,千万间房屋毁于一旦,而房屋在许多普通家庭中可能是最为宝贵的财产。德国完善的房地产保险制度,却能够让房主“受灾不受损”。在发生意外后,保险公司所偿付的款项能够确保在原地盖起一座同样的新房。不论损害的房屋和设施有多旧,保险公司都应当按照新房价格赔偿。目前,德国绝大多数的住房都有保险,即使在重大灾害之后,德国家庭也完全可以做到“灾后不受损”。

  (据新华社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