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焊接百米钢管输送液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8:10 京华时报

  ■记者探访

  什邡市两家较大的化工厂,地震后都成为了废墟。

  一些储存化工原料的储料罐也被破坏,导致罐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液氨泄漏。在现有的困难条件下,工人们将一些10米长的钢管焊接成120米长的输送管道,通过加压将液氨输送到氨槽车。由于压力小,输送速度很慢。200吨液氨大约需要两到三天才能输送完毕。

  昨天,记者来到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磷化工厂生产基地和什邡市蓥峰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厂,探访了其处理泄漏液氨的过程。

  液氨少量泄漏

  什邡市西北的金河磷矿,成立于1961年,是目前四川省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基地,正是这个磷矿的存在,催生了什邡市众多以磷为原料的化工企业。

  这些化工企业,在此次大地震中,厂房几乎全部被摧毁,一些储存化工原料的储料罐也被破坏,因此造成一些化学危险品泄漏,最主要的泄漏物,就是液氨。

  这种化学品,会对人的呼吸道造成损伤,如果一立方米浓度超过30%,就会造成人窒息而亡,一立方米中的浓度超过70%,遇明火就会爆炸。

  位于什邡市蓥华镇的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磷化工厂生产基地和什邡市市属企业蓥峰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厂,是什邡市两家较大的化工厂。

  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磷化工厂生产基地,成立于1958年,曾是化工部的花园工厂,厂房区和宿舍区有300多亩。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废墟,大型的硫酸生产设备,磷氨和普钙生产车间,都已经损坏,只有一个高大的烟囱,孤独地伫立在一片废墟之中。刚刚走到大门口,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水味道,越走近储氨室,味道越强烈。这里的工作人员,都用水将口罩浸湿,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中。

  据现场救灾指挥张进介绍,该厂主要的化学品危险源是液氨,有少部分泄漏,但目前泄漏量尚无法确定,需要参考最后一次生产数据进行统计。目前,正通过转移的办法,将危险源清除。

  三套处置方案

  据现场总指挥邓永江介绍,液氨转运前,他们对6个储氨罐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排查。由于液氨罐的气相安全阀门被砸断了,因此出现了液氨的泄漏,每天的泄漏量大概在1吨左右。如果大气压力低,这些液氨挥发出来,会向地面扩散,对周围正在进行救援的人员产生影响。如果遇雨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天气好,气压较高,就会升入空中挥发,随着风向的变化,也会对周围植物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尽快转移。

  据邓永江介绍,为了转移这些液氨,曾制定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中和法。把液氨放到距离不到50米的储槽中,再把磷酸加在里面,两者中和。但由于这个储槽在地震中被破坏,已经不是封闭环境,容易出现液氨不均匀的问题,引起液氨的泄漏,可能比现在不处理泄漏的量还大。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在储氨罐旁挖坑,将罐子深埋,然后将液氨泄出来,通过地下水,逐步稀释掉。但这种方法有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也被否定。

  目前采取的是第三种方案,也是最安全的一种方案。通过管道,将液氨传输到运输车上,运到其他化工厂继续利用。

  管道输送液氨

  在厂区东南角的液氨罐存储处,记者看到了液氨处置的全过程。

  在这里,6个绿色罐子存储了约200吨液氨,二十几名工人将一些10米长,直径5厘米左右的钢管,焊接成一个120米长的输送管道。4辆液氨储运车停靠在一边,3个工人在管道末端安装一个压力泵。

  工人们已经从下午1点,工作了近1个小时。现场准备了二十几个空气呼吸器,以免传输出现意外,保障现场人员安全。

  “这里没有输送管线,也没有压力泵,我们是从100多公里外运来的。按照常规操作,为了确保连接管道的密闭性,必须要对管道进行加压加液,检查其是否泄漏。但由于现场没有这样的设备,因此只能依靠工人的焊接技术。”邓永江说,因此,现场每个工人,工作都非常细致,一个焊接点,要反复检验数次。

  傍晚6点半,所有管道安装完毕,工人打开加压阀门,液氨缓缓流入氨槽车。邓永江说,由于压力小,因此每次输送的量比较少,预计200吨液氨要用2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转运完毕。到时,这里将脱离液氨泄漏的威胁。

  安监员现场监督

  与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磷化工厂生产基地相距只有3公里左右的蓥峰化工厂,也处于液氨的威胁中。16日,这里就已经开始转运液氨。

  由于蓥峰尚未通电,因此连液压泵也无法使用,只能通过气相管,向储氨罐中输送压力较大且不与氨相容的氮气,将液氨从储氨罐的另一个液相口中压出,再输送到储氨车上,转运出去。

  “因为压力小,所以非常慢,一天也就能运20到30吨,这里大概有200吨需要转运,因此还要几天时间。”

  此外,该厂还有一定数量的盐酸要转运,将通过酸泵,将其泵出,转运到其他化工厂。据该厂救援指挥潘副总经理介绍,6个盐酸罐只有一个破损,因此只需运走一个,其他的还将留在此处,为以后恢复生产做准备。

  据其介绍,目前国家安监总局和环保局已经对工厂的化学危险品和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化学危险品的转运操作,也有安监局的人员现场监督。

  这次地震,给这些化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除了人员的伤亡,厂里的设备几乎全部损毁,很难再恢复。昨天,一个在化工厂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正在进行液氨转运操作的工人对记者说,“这些设备,拆除了太可惜,可以建成一个地震博物馆,教育后来者。”

  本报记者 刘薇(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