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出发之四:在大地震中获取增长的大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8:4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电 题:中国再出发之四:在大地震中获取增长的大智慧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三分钟默哀,又引垂泪无数,再增宽容之心、凝聚之力。

  三天哀悼日,可促人们思索,重建物我两谐、环境友好之家园。

  汶川大地震,源自天灾。“自然”一怒,令百姓罹难三万有余,灾区山河破碎,家园俱毁,留下满目疮痍。

  全球大陆七级以上地震,有三成五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全球一百二十万人因地震遇难,其中就有五十九万中国人。中国半数国土,位于地震高烈度区。二十三个省会城市、三分之二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涵盖其中。

  地震水灾、暴风骤雪,“自然”每每动怒,即成人间灾难。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一九九八年大洪水、二00三年“非典”、二00八年初暴风雪,加之今日汶川大地震,中国历经磨难。

  但是,祸兮,福之所倚。悲风苦雨过后,就会看到“彩虹”。每经过一次磨难,中国就从中获得教益,愈挫愈勇。

  经过唐山大地震,绝大多数的中国楼盘,地震设防标准已提高到八度。“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被定为房屋抗震标准。

  洪水退去,中国的水利工程已变得更为坚固。二00七年,五十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淮河之时,中国从容应对;今日,虽受地震之扰,三峡大坝却无大碍。

  “非典”过后,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得以健全;风雪之中,中国迅速增强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如今,四川一震,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医院,各方反应迅速。在西方媒体的聚焦之下,中国的反应与处理获得国际认同。

  天灾虽难料,人事却可期。“房子裂了、塌了,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三十二年前,唐山亦遭地震大劫,伤亡更巨,以至差点从地球上“抹掉”。如今,它却已“凤凰涅槃”、富甲河北。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四位,她每天都在为世界各地生产着大量工业品,其中的不少工厂,就建在当年的地震废墟之上、洪水威胁之地、暴雪积压之所。

  几经“自然磨难”的洗礼,许多中国人已迅速长大、成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源终有限,人欲却无底。急功近利、“唯我独尊”之心,日渐消退。

  “爱人”,还要“爱物”,继续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还会增加自身灾难,还会天地惊、鬼神泣。减少灾难,就要跟自然和谐共处。

  抗击“磨难”之中,中国的成长路,不断得以修正。和谐共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已逐渐确立。

  三分钟的默哀、三天的哀悼、七天的悲恸,不会阻滞前行之路。可以预期,从灾难中汲取教训和力量,在废墟上提高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中国将再出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