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灾感动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6:10 京华时报

  国际社会在关注这次汶川大地震时,将其与32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唐山地震作比较,从中发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

  5月12日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也震动了全世界。面对灾难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体会到了广大国际社会的同情与帮助;抗击灾难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也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聚光灯下,中国在抗灾中的形象赢得了世界的赞扬。

  中国政府有力、高效的反应让国际社会赞叹。国际舆论注意到,中国的领导人在地震后几小时就赶到现场组织救灾,政府在短时间内就组织起数以万计的军民和大量物资进行救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救灾行动“坚强有力”。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萨迪克14日表示,中国政府在这次地震灾害面前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在第一时间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美联社对此评述说,中国的反应“尤其给人深刻印象”。

  中国快速、公开的信息发布让国际社会“耳目一新”。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各家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地震的各种信息,对地震规模、灾难损失、人员伤亡和救灾进展等各方面信息没有任何掩盖和保留。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认为,中国对地震灾难所持的开放态度和对灾区表现出的关注程度“令人振奋”。

  中国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定与勇敢感动了世界。国际舆论注意到,受灾的民众在悲痛之中仍井然有序地等待救援,或在救援人员的组织下撤离灾区。灾难也唤起了爱国热情,中国各界纷纷以捐款、献血等各种方式积极援助救灾工作。正如韩国《朝鲜日报》评论所说,中国民众踊跃捐款、献血,举国同心投入救灾工作,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凝聚力。

  灾难是试金石。国际社会在关注这次汶川大地震时,不仅与世界其他国家抗灾救灾的行动进行种种对比,也往往将其与32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唐山地震作比较,从中发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

  30多年前,面对震级、烈度与汶川地震类似的唐山地震,中国的国际形象与现在相比有很大不同。《洛杉矶时报》等媒体评论说,在唐山地震的那个特殊年代,尽管中国各界在救灾行动中尽了最大努力,但落后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了救灾成效,扭曲的心态妨碍了灾难信息发布,封闭的政策使国际社会无从参与抗灾。

  同样面对灾难,为何现在的中国能感动世界、赢得赞扬?人们不难归结出原因:正是这3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抗灾救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进步,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强大信心。正是这3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给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带来了变化,使其面对灾难的反应更加有力有效。也正是3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使中国政府和人民能以更宽广的胸怀与眼光面对全世界,不再讳言灾难,也坦诚接受全世界伸出的援助之手。

  在2008年这个不平常的年份里,中国经受种种考验。与灾难搏斗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形象,而它代表的是经历30年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中国,正是这样的新形象感动和震撼了世界。

  摘编自新华社5月16日电文/陈勇(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