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接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20:50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5月20日电(记者刘卫宏)在地震废墟下被埋179个小时,现场的艰难救援超过30个小时,前线救治和转运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4个小时。汶川映秀湾水电厂31岁的马元江,以平稳的生命体征挑战着生命极限,创造出生命奇迹。20日15时,呼啸而来的救护车把他送到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一场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大接力,进入争分夺秒的下半程。
“挑战生命极限的前半程,病人依靠坚强的意志自己完成了,他就是创造生命奇迹的大英雄。”新桥医院院长王卫东说,“我们医务人员要争分夺秒,完成下半程的挑战接力。”
这是在目前汶川大地震中获救的被埋时间最长的病人,这是一场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大接力。
18日下午,山东救援总队在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废墟,用生命探测仪发现了生命迹象。“那个楼有6层,马元江是在二楼。”从映秀一路护送马元江回重庆的新桥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张国强满脸通红,一脸疲惫却难掩兴奋之情,“救援人员用30多个小时的时间,向下挖了一个10米深的通道,将他救了出来。”
张国强教授说,直到被救出前几个小时,救援人员才递给马元江一瓶矿泉水。此前,他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吃过一口食物。
几十只手电筒成为现场抢救的照明光。新桥医院医疗队迅速消毒,剪掉他的裤管,进行减压和检伤。医生发现,他左前臂坏死且发黑发硬,右侧多处软组织损伤并感染,血压低,体温低,严重饥饿和脱水,体内酸碱值和电解质严重失衡。医务人员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紧急抢救和处理。
送到医院对马元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后,王卫东院长说:“现场救援和医务人员将他的身体状态保持得如此之好,是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成就。”他说,在现场的处置稍有不当,病人可能立即死亡。
马元江的脏器虽然没有发现大问题,但身体脆弱得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身体一点一滴的液体进出,以及情绪骤然放松,都可能导致死亡。
经过连夜抢救后,医务人员通过直升机和救护车火速将马元江送往重庆。在这生死攸关的转运途中,一路增加医护人员,从出发到抵达,医护人员从两人增加到8人。
20日下午3时,马元江被送到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紧急抢救处理,不到一小时,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
“这是前所未有的救治经历,因为没有任何先例。”主持会诊的心外科主任肖颖彬说。
50分钟的专家会诊过程中不时有医务人员送来检测结果和照片报告,显示患者体内的钾、钠、二氧化碳、尿素、血糖等均为异常,专家们围绕这些数字展开了紧急讨论:口腔科说,要马上彻底清理黏液;心外科说,心律下降、血压正常;呼吸内科说,治疗严重脱水不能太急;胸外科说,要防血气胸;肾内科说,肾功能无衰竭现象但能量供应严重不足;营养科说,要马上补充肠道营养;骨科说,左前臂坏死,等他身体状态稍好后进行截肢……
生命重于一切,病房成为战场。马上成立特别治疗组和特别护理组!马上实施24小时特别监护!马上进行心理干预!专家会诊要每天一次,排尿和输液要以“每小时多少毫磅”精确计算,要用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保障,全力抢救病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