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步行跋涉111个小时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2:29 第一财经日报

  避飞石、过雪山、挖野菜、游悬湖、钻隧道……

  矿工杨广富花111个小时才走完他这一生中最艰难的“长征”,尽管才70里路。

  5月12日,杨广富所在的绵竹市龙林矿业公司清平乡一号矿井遭遇大地震,这里随即与世隔绝。在等待两天后,他和400多名同事们开始了前途未卜的回家路。

  绝地求生

  经过两天的休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面前的杨广富脸上还是布满倦色,裤腿上仍有逃生时沾上的泥浆。地震降临的瞬间,对惊魂未定的杨广富来说如此漫长。

  5月12日14时28分左右,作为绵竹市龙林矿业公司矿工的杨广富正准备往井口拉磷矿。突然,他感到身后袭来一股巨大的气浪。他回头一看,地陷天塌。于是,他本能地拔腿就往井口跑,身后砸下的石块发出“咚咚”的巨响。

  “当我们意识到地震来了的时候,地面开始出现裂缝,到处都是山体滑坡引起的烟尘,让人根本没办法吸气。由于矿井外不远处是两个50米宽的深沟,因此我们摸着方向往井口跑。”杨广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矿井口修建得非常坚固,因而相比在矿井外更为安全。此时,狭窄的井口巷道里,已经挤进了杨广富的30多个同事。

  待到地震停下来后,山体滑下的巨石和倒下的树干已经堵死了道路。高大的山体仍然在摇动,就如同连排炸药依次爆炸后那样,山体一起往下垮。不过,杨广富和同事们仍然决定返回1000米外的矿工营地。

  经过半个小时的艰难行走,杨广富他们回到了营地。由于余震不断,加上大雨滂沱,他们只能在营地停留,幸运的是那里有足够的食物和水。随后,聚集到营地的矿工和山上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杨广富说:“龙林公司在那儿就有上百个矿井,800多名矿工。”

  然而,由于地震之后,清平乡境内两座山被撞成一座山,两山之间的一条河形成了堰塞湖,湖水把山上矿区里的矿工逼得不断地往山上逃,由于山体滑坡严重,四周成了绝壁,道路彻底被堵死,几百人被困于数百米高的无处可逃的“绝望之顶”。

  5月14日早上6时,持续了两天的大雨也停了。临此绝境,杨广富和他的同事们决定冒险徒步回家。出发前,杨广富带了两件衣服,三包桶装方便面,还随手抓了一把花生米。

  雪山与野菜

  这注定是一条与死神相伴的回家路。

  在矿井打工的当地村民王朝富、刘建国成为大家的领路人,400多人挤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出发了,一路上陆续有人加入到队伍中来。

  5月14日15时许,杨广富停下来吃了第一包方便面,并给了没带食物的同事一包。这个时间距离出发已过去了9个小时,杨广富记不清走了多少路,只知道不停地在翻山,一座接一座的,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21时许,杨广富等人翻到了一座雪山的脚下。由于山高路陡,这座雪山被当地人称为“一匹布”。杨广富告诉记者:“虽然有手电筒,大家还是决定停止前进。此时,我们又冷又累又饿。”

  停下来后,大家开始寻找一种叫“努儿韭”的野菜充饥。“我不敢吃最后一包方便面,烤了一大捆野菜,嚼在嘴里跟葱一样的味道。”杨广富说。在阴冷的雪山下,尽管又困又累,但是他们不敢睡觉,只能烤火取暖,“前面烤火后背冷,大家只好贴身围在一起。”

  这一夜如此的漫长。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6时左右,队伍继续前行,此时队伍已有600多人。这天中午,由于没有找到足够多的野菜,杨广富只好吃了半包方便面,渴了的时候,便顾不得干不干净,见水就喝。5月15日17时左右,他们终于到了小木岭。

  海拔1500米的小木岭,位于清平乡上游15里处,而龙林公司的一号矿井离清平乡只有34里左右。平时,杨广富坐公交车从清平乡到小木岭只要25分钟。站在小木岭的山上可以看见10公里左右外的茂县县城,但那个方向更是无法通行。

  由于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小木岭旁边的河水夹杂着泥土、山石并逐渐堆积,堵截河谷而形成了堰塞湖,对外交通完全中断。

  此时,龙林矿业公司的中层领导王海,用携带的卫星电话拨叫绵竹市政府、市公安局、凤凰山机场等发出求救信息,凤凰山机场回答马上将派直升机来救人。

  这个消息让大家兴奋不已,决定留在原地等待。15日19时许,一架直升机从清平乡方向飞来,大家激动地挥起手上的衣服,但由于飞机沿着山谷飞行,驾驶员并没有看到山顶上的群众。

  “我们看到了飞机,但飞机没有看到我们。”当王海再次打开卫星电话时,却发现没电了,这就使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也中断了。经过一晚上的分析,他们觉得越等越危险,再次决定16日清晨徒步逃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