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指标正常 左前臂须截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5:05 京华时报
多项指标正常左前臂须截肢
  马元江在地震废墟下被埋近179个小时后成功获救,众人合力将马元江送到医疗救助点。本报记者 周民 摄

多项指标正常左前臂须截肢
救援时,一位大妈在一旁为马元江下跪祈祷。

  多项指标正常 左前臂须截肢

  “大家让开,担架抬稳点,注意脚下的石头。”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王主任指挥抬担架者注意行进速度。约10分钟后,马元江被送到第三军医大学的临时治疗点。

  上生理盐水,导尿、测血压,医生、护士紧张有序地对马元江进行救治,每过10分钟,护士都会记下马元江的用药和临床表现。

  “排尿正常!”一名男军医高声报告:插入导尿管后很快排尿200毫升,半小时后接着两次排尿总共800毫升。

  “血压正常!”马元江血压低压70高压160!虽然心率偏快,但在120到130之间还属正常。

  虽然被困7昼夜,但马元江胸肌隆起,肌肉消耗不是很大。在接收抢救过程中,他的双脚脚趾不停动弹,表明神经末梢反应正常。同时,他浑身皮肤完整,肤色正常。

  昨天11时,马元江搭乘直升机到重庆接受治疗。下午3时,马元江被送到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紧急抢救处理,不到一小时,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

  “这是前所未有的救治经历,因为没有任何先例。”主持会诊的心外科主任肖颖彬说。

  50分钟的专家会诊过程中不时有医务人员送来检测结果和照片报告,显示患者体内的钾、尿素、血糖等均为异常,专家们围绕这些数字展开了紧急讨论:口腔科说,要马上彻底清理黏液;呼吸内科说,治疗严重脱水不能太急;肾内科说,肾功能无衰竭现象但能量供应严重不足;骨科说,左前臂坏死,等他身体状况稍好后进行截肢……

  生命重于一切,医院立刻成立了特别治疗组和特别护理组,实施24小时特别监护。医院将每天进行专家会诊,要用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保障,全力抢救病人生命。

  乐观心态 幽默本性

  映秀镇灾区医疗救助总指挥、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说,马元江创造的这个奇迹,归功于他身上无比坚强的求生意志和乐观精神。“马元江的心态太好了,这是他最终能活下来的最大原因。”在救援过程和治疗过程中,马元江的幽默本性一直感染着大家。

  据映秀湾水电总厂党委工作部田晓春介绍,马元江今年还被评为了厂里的劳动模范。地震时他正在办公大楼开会。

  地震当晚,马元江摸索着用手刨出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调整身体位置好好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他说,每个幸存者,其实在被埋在地下时,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心中都有不同的信念。但相同的是,都有良好的心态。在长达30个小时的救援中,马元江不时主动和救援人员说话,以此来保持清醒并鼓励自己。

  听说女同事虞锦华被救出后,他说:“你把她(指虞锦华)救出去,给了我信心,我还能坚持24小时。”

  昨天7时左右,在第三军医大学的治疗点,马元江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第三军医大学的王主任说:“马元江昨晚睡得不好,经常会惊醒,心率一度达到140。”

  “我要喝粥!”马元江突然开口说话。

  “为什么要喝粥?”记者问。

  “老师们做的粥很好喝。”马元江说。

  王主任和现场看守的护士闻言笑得很开心。原来,早晨6点左右,王主任亲自给马元江熬了一碗粥,“平时熬粥半小时就好了,考虑到他身体虚弱,我就多熬了半小时。”王主任说。

  最终,王主任拒绝了马元江再次喝粥的请求。王主任说,“昨晚给病人喝了点开水,早上又喝了些粥。这么久没吃东西,一下子吃那么多,我担心他受不了,要慢慢恢复他身体的各项功能。”

  上午10点多,马元江有些撒娇似的开口向护士要水喝,护士说:“不是刚刚喝了吗,咋又喝?”话音未落,吸管已经送到马元江的口中,他立即大口喝起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