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悦然震区见闻:伤者足部腐烂牙齿青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9:25 南方日报
作家张悦然震区见闻:伤者足部腐烂牙齿青白
志愿者张悦然在北川现场。 (图片由本人提供)

作家张悦然震区见闻:伤者足部腐烂牙齿青白
丘比特之箭依然印在残垣断壁上。 张悦然摄

  核心提示

  救援仍在进行,人们从只想痛哭一场的悲痛,渐渐转为凝聚的力量和理性的思考。

  铁凝在中央电视台募捐晚会《爱的奉献》上的一句话慷慨激昂:“人民养育了作家,在这种时候,作家不能缺席!5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第一分队赶赴灾区,并进行了第一天的采访。作家们希望用笔记录抗震救灾过程中亿万人民的英勇壮举,用文字留下那些悲凉中温暖动人的画面,用亲历刻录下不可磨灭的人性光辉。

  与此同时,众多文学界人士也用各种方式对这场灾难进行记录和思考。青年作家张悦然在北川县城做了5天志愿者,归来后她说,“这更像是一段自我洗涤、洁净灵魂的路途”。著名作家冯骥才和、评论家陶东风等人走出最初的悲伤后,开始呼吁建立“汶川地震纪念馆”,在纪念馆内尽可能周全地陈列所有死者生前的照片和资料……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此次“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团长高洪波、副团长黄亚洲,团员王汉清、杨明照,以及作家麦家、张悦然等人。他们曾经悲痛,但在泪眼中前行。

  5月15日,青年女作家张悦然前往四川北川,担任地震救灾志愿者。记者昨晚联系上她时,她表示,她发表在博客上的文字已经记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她也不愿意把救灾当成宣传方式,这只是她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悲伤,一个普通人的行动。

  在5月18日发表的博文里,她写了前往北川县城途中的经历。“去北川县城的路,有一半是徒步走上去的。”她遇见两个分别叫马东和韩小平的男孩,帮助他们在废墟中寻找失踪的家人。“一起穿走坍塌地段时,马东不断鼓励我们,再累也不许我们停。韩小平指给我看那辆大石头砸烂的车。车门到车轮上,一行血迹”。

  沿途是一片废墟,人间烟火的气息已经完全熄灭。张悦然说,“在瓦砾中看到压扁的铁皮糖罐、毛绒小兔、曙粉色的印花窗帘碎扯成长条,从五楼垂落下来,像一段用于处决的长绫。担架上的女人被官兵一路奔跑从山上抬下来,脚是霉紫色的,已经局部腐烂。她尚有鼻息,嘴唇张开,还保持着呼喊的口形,露出青白的牙齿。搜寻累了,官兵疲倦地坐在尸体旁边,吃着饼干”。

  张悦然没有把参与救灾跟“高尚”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这场参与救援的经历,对于志愿者自己的意义,也许远远大于对外界的。她说,“这更像是一段自我洗涤、洁净灵魂的路途。当他们怀着奉献和担当的虔意,在这条路途中忙碌着的时候,他们的灵魂正在抖落厚厚的尘埃,渐渐露出剔透晶莹的本质。某种善良的东西,宛如血小板,在灾难造成的伤口上迅速聚集。善良本身,就是一种纯然、强大的力量。若它可以持久,可以累积,未尝不是灾难带来的一种馈赠。”

  现在她已经结束在灾区的行程,准备回北京。在昨天中午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下对灾难和悲伤的思考:“我们是否可以悲伤得更安静一些?这种过于热闹和嚣噪的悲伤,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它是否真的可以告慰死者,抚恤生者?抑或它只是一种个人的尽情释放?隐去名字,隐去言论,沉入人群,做一个静默的哀悼者。不要让灾难变成一个巨大的秀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