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大洪:汶川地震中互联网传播点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10:30 人民网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最早的报道,据我目前看到的信息,可以分为官方媒体报道和网民在互联网上报道两类。

  14点46分,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

  14点53分,新华网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

  外电报道称:“作为许多人眼里中国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官方媒体新华社此次对四川地震的报导之迅捷、之全面大出人们预料。地震发生当天,新华社发出了成百上千条震情通报,几乎每分钟都有新讯息发出,它还发布了现场记者对灾情的坦率评估。而新华社以往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一家四平八稳发布着官方政策信息的新闻机构,报导突发性、敏感性消息非其所长。”

  据百度报道:“第一个发布发生地震消息的,是百度贴吧的网友——IP为61.161.76.*的百度网友没来得及登陆,就在地震吧发出一篇题为“地震了”的贴子,内容简明扼要:“四川地区发生地震”。发帖时间是14时35分,距地震发生时间仅间隔6分钟。”

  据新浪报道:“地震爆发后不到十分钟,新浪论坛来自四川泸州市的一位网友发布了首个地震播报贴子“出事了,我一边打字手一边哆嗦”;三分钟后,北京网友青砖客上贴,“地震了,我在瞬间产生了晕眩感”,之后成都、武汉、郑州、山东、上海等各地的网友纷纷发帖或跟帖表示感受到了震感,并纷纷跟贴说明自己所在城市的情况。”

  当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通过MSN、QQ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描述和交流着自己的震感经历,而这两年兴起的“迷你博客”(又称“微网志”)的形态在这次地震信息传播中亦显示了独特的作用,

  有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以《网民纷纷利用mini blog进行实时报道》为题,写道:“刚才在MSN群里聊天的时候,有人说“北京地震”了,我于是马上去看FANFOU首页,果然不出所料,首页几乎全是关于地震的民间消息,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公民记者。消息太及时了,我马上截屏,刷新网页,短时间内,我对地震的了解就增加了,原来是四川地震。”

  对这一网络传播形态,不少国外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如5月14日韩国《朝鲜日报》一篇报道的标题为:《“市民记者”实时传灾情 灾难中表现踊跃》,其中写道:“英国《每日电讯报》13日报道说,美国微博客Twitter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快汛,第一个将此次大地震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当地网民就是通过该网站率先向全世界传达了发生地震的事实。居住在北京、上海、成都的Twitter用户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了震中的地图、晃动的建筑物和因职员们都跑出去避难而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等照片。”再如,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13日在《科技进步加快地震讯息传播》一文中,也写道:“在全球这个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经历这场灾难时,许多人迅速通过迷你博客、短信和网络视频发布信息,让数百万人能够了解到地震的消息。在中国各地的城市,很多人都依靠手机获得最新的地震消息。四川省会成都的用户迅速通过Twitter、饭否(Fanfou)和爱唠叨(iLaodao)等迷你博客发出了一直持续到22时之后的余震的消息,当时距离地震发生已有约8个小时。发布这类短消息的做法叫做“豆客”,它可以让用户通过短信、网络链接或即时讯息工具播出他们所见所闻的短消息。周一前,在四川大学学习汉语的英国人丹尼尔·埃巴特(Daniel Ebbut)的Twitter账户只有两个“追随者”(即经常阅读他的博客内容的人),而现在这个数量已经增加到了93个。埃巴特说,现在Twitter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有价值了。”

  在这次地震中,中国各类媒体第一时间全面的报道,得到国际社会和国外媒体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非凡的进步。路透社5月14日的评论说,与以往的历次灾难不同,中国政府此次对灾情的信息没有任何隐瞒,并承认最终的死亡数字可能达数万。有的文章写道:“从年初的冻雪到5月的震灾,短短几个月,中国政府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反应的灵敏,还是应对的效率,都已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令人瞩目的,是信息披露的及时与充分。政府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不但将整个灾情袒露在公众眼前,而且对救灾的进展,进行了不厌其详地报道。在这一刻,政府的运作不再是黑幕之下静悄悄进行的游戏,而是展露在阳光之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政府突然由无形的主宰者,变成了有形的关爱之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