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给湮没的身躯以不朽的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14: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杨克 废墟下已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了,但俄罗斯搜救队坚定地要把这名男子“救”出来。经过十余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将死难者的遗体带出了阴冷黑暗的废墟,用担架送上殡葬车。“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走得尊严些”! 这篇短消息让我感动。也许有人会指出这是不分缓急的呆板作风,应将宝贵时间用来搜寻可能的生还者;但是俄搜救队员们对发现遗体无法置之不理的心情,也同样让人肃然起敬。也许此刻,家属们正在废墟上悲痛万分,尽快妥善地带出他们亲人的遗体,已是对在世者能尽的最大宽慰。 更何况,对遗体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人道主义对生者的呼唤。这让人想起了丈夫背上亡妻,用摩托车送往殡仪馆的照片,让人想起了60多名日本搜救队员并肩而列的镜头,他们正在为一对逝去时紧紧相拥的母子默哀,所有人都泪流满面。 政府部门已于近日制定“‘5·12’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遗体处理方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如能确认身份,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安排火化或土葬。无法辨认身份者,“要尽力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可供DNA检验的检材,并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和检验,建立“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 中华民族对遗体是长存敬意的,我们的山川河流便是由盘古“垂死化身”而来,在此时,我们更是要尽力寻找每一具遗体,让其后人每年清明能在青冢前献上一束鲜花,凭吊思念。我们还要记住遇难的每一个名字,将其刻入石碑,而不只是统计的数字。 此外,我也想恳请新闻媒体避免拍摄死者的面部和全身图,除了同情和悲伤,遇难者更需要我们的尊重。论坛里很多网友上传了灾区的图片,许多都鲜血淋淋,更有是孩子们横七竖八倒在废墟之中的,让人目不忍视。正如新浪博客的倡议书所言:“发布信息,是展现真实,但是无需展览残酷。这是为了避免生者的痛苦,更是为了让逝者能够安息。” 今日已是国旗第三天为汶川地震中死难的同胞鞠躬志哀。对每一个国民生命的珍惜,是国家存在的最高意义;对每一个死难者人格的尊重,是庄严国格的体现。希望我们能尽一切努力,妥善周到地安置这些湮没在废墟里的身躯,为了不忘的纪念,为了死者不朽的名,更是为了生者不朽的爱。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