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6位女记者10天搬了40吨爱心物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2:41 华龙网-重庆商报
昨日,大坪,本报记者搬运好心人捐赠的物资 记者 徐元宾 摄 自汶川地震发生后,5月12日,本报8名记者立即组成了爱心募捐报道小组,为灾区群众在后方奔走,募集善款和爱心物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两位男组员闫华权、杨波承担了很大部分的外出采访任务,我们6位身材娇小的女记者除了采访之外,还要临时充当搬运工,将大批的爱心物资装车。在短短10天之中,我们搬运物资达40多吨。 本报爱心募捐报道小组成立后,立即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爱心倡议,募集善款。截至昨日,据不完全统计,小组共募集到善款五千余万元及价值700余万元的爱心物资。每天,小组的成员除了要接待前来捐款的热心市民和公司企业外,有时还要亲自上门,帮那些行动不便的捐助者代收爱心物资,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每一处都留下他们的爱心足迹。大家常常忙到下午2、3点钟连午饭都还没来得及吃,干脆午饭、晚饭一起吃。小组成员张畅说:“每天中午能吃到一碗方便面,已经是很好的午餐了。” 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本报募集一批又一批爱心物资和善款。为了灾区,他们甘愿扮演搬运工的角色,将市民送来的矿泉水、奶粉、衣物等40余吨物资搬运装车。 前天下午,一陈姓市民送来100箱矿泉水和10箱牛奶。小组成员因又募集到一批爱心物资十分开心,这意味着灾民们又多了一点希望,在这些“搬运工”记者中,刘真、陈华和董娟都是身材娇小的女记者,但大家二话不说用瘦弱的身躯,每人抱起一箱,一路小跑前进。 天气炎热,大家都搬得满头大汗、肌肉酸痛,小组成员叶惠娟的手臂内侧被摩擦伤了,但大家却说:“只要为了灾区,我们甘愿当搬运工!”小组组长秦凌说:“我的老公现在正奋斗在四川灾区第一线,每天跟泥石流、滑坡打交道,和他相比,我在后方做的这些小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不管做了多少事情,有一份爱心,就足够了。” 记者 李娜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