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告慰逝者 激励生者 为“人”之“美”鼓与呼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4: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5月18日傍晚,当我们第一时间得知国家将为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我们的悲痛和感动不可抑止地迸发出来,我们想:我们总要为数万遇难同胞、为这一庄重时刻做点什么。总编辑立即指示写作一篇祭文,以告慰逝者,鼓励生者,讴歌怒放的人性之美、手足之情深。 任务落到了我的肩上。当时,身为《导读与索引》编辑的我还在编辑版面,接到任务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投入构思写作。根据老总指示,这篇祭文要采用古文的形式,写出感情。说实话,我虽然学的是古代汉语,但主要是学习语法,古文及诗词写作却并没有多少。 这些天心中郁积的那股沉痛和感动,鼓励我大胆地接下任务,并在心底推动我敲动键盘。祭文构思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痛”,写灾情之惨况;“急”,写救灾之神速;“伟”,写手足之情深;“壮”,写灾难中四川同胞之壮美;收尾,张扬“大爱”之美,鼓舞坚强振作。 由于需要赶在报纸清样前发稿,留给我的时间其实不足3个小时。从晚上9时30分接到任务,“憋”到12时左右,我终于拿出了初稿,经过几位老总指点修改后立即上版。由于我要接着编辑封面版,所以除了个别字眼,我未能对文字作出大的修改。那天,直到凌晨回家,我还在一遍一遍地推敲字句,感觉还有一些缺憾……我知道,这不是纯粹雕琢文字,而是我期望更好地表达感情——因为,这是以广州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呈献给数万遇难同胞的。我实在是怕有辱使命,有负逝者。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首日,《汶川祭》在《广州日报》头版刊发。幸而,文章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一位读者打电话向我表示表扬之后,过了一会儿又打来电话,询问我的年龄,对我“33岁”的回答表示惊讶。后来,同事也告诉我,许多人还认为《汶川祭》的作者是一位老先生呢! 愿《汶川祭》配得上“汶川”这两个字;愿《汶川祭》,带给逝者祝福,带给生者力量!(赵东方) 作者简介:东方者,齐鲁男子也,性讷讷,似不能言,过而立之年已三载,求学北大,玩古文千日,一夕间磨得《汶川祭》一篇。此文出,其真性情与文才弥彰矣。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