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设立举国哀悼日彰显公民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4:3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13亿中国人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哀悼仪式送别了在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同胞。

  三天里,为蒙难于惨烈地震的普通百姓缓缓降半的国旗,在风中低垂呜咽。

  三天里,一个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一个国家对公民尊严的彰告,升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汶川,血泪之地,生民之痛。多少父母失去儿女,多少白发人送别黑发人。地震中的每一位遇难同胞,都让全国人民感到切肤之痛,因为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民族的哀伤。

  三天的哀悼中,反映出一个文明大国的人本观和民本观。正所谓“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神州大地上空气似乎凝固。这一刻,13亿中国人在半降的国旗下集体肃默,中国的历史时钟永远记下了这3分钟。

  “虽然这3分钟让中国一瞬间停顿,但首次为公民的罹难举行全国哀悼日表明,我们的中国在建设一个更文明、更进步、更发展、更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的复兴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说。

  为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设立全国哀悼日,中国古代也有这个传统,不过一般是为皇帝设立。今天我们是为普通人设立。”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这三天哀悼日,使得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在对于死难同胞的缅怀中实现了文明上的一个跨越。”

  “当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平民而降,当亿万人民同此哀悼,人们感受到的是‘民为贵’、生命至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说。

  事实上,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国旗早已在几天前就为汶川大地震的死难者降下了,因为许多民众从国家领导人为遇难者流下的泪水里,就已经看到了灾区老百姓的生命在他们的心中有多沉多重。

  “以人为本”——是不少境外媒体提到中国为震灾遇难者举行哀悼三天时做出的普遍评价。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联谊会监事会主席姜镇英说,在发生重大灾难后举行全国哀悼在西方国家也有,中国政府采取这一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得到了广大海外华人以及外国各界人士的赞扬。这展现了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不断进取、重视民生的政治追求”。

  三天的全国哀悼日,因为国旗为普通百姓而降,人们向国旗致以更加崇高的敬意。正如有评论者所说,国旗为国民而降,国民得到的是无上的尊荣,而国家收获的则是民心的凝聚。

  为普通百姓半降的旗帜,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当国人站在半降的国旗下为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默哀的时候,中国人心目中的“人”字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全国哀悼日这一国家级象征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精神的抚慰,意义深远。中国文化传统,强调国民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全国哀悼日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的责任与义务,使国家意愿与个人意愿达成高度一致,对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观将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天举国哀悼,是对逝者的最高礼仪,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每个人的心中都流淌着悲伤和一种信念。这是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民众的关爱,呈现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决心。

  三天举国哀悼,以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用最高的祭奠,13亿中国人民用同一个行动,为数万骤然逝去的普通人志哀。这是整个民族在精神上的一次升华。

  三天举国哀悼,我们不仅收获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团结,更收获了奋发图强的勇气和信心。

  这非同寻常的三天,必将载入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