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国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绵竹复课开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11:2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全国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复课开学 “今天第一天上课,我不能迟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琅琅的读书声在停课10天后的遵道镇传出。昨日上午,全国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诚栋抗震希望学校复课开学了,全校师生、学生家长、部队官兵等千余人齐唱国歌后集体为灾区遇难者默哀。校长陈朝禄告诉记者,在地震重灾区绵竹市遵道镇的这所小学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援建,共接纳了来自附近灾区的602名师生。 希望小学:“灾区需要多少所建多少所” 5月18日,地震发生后的第6天,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26个小时内就火速建成。经过中国青基会工作人员、祖国各地汇集到灾区的逾百名志愿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后一块轻型板材在当晚8时安装完毕。 北京诚栋房屋制造有限公司捐建了一千多平方米的校舍,重庆希望工程促进会捐赠了一套“希望工程图书室”;国家电网及二炮官兵为学校紧急安装了供电系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学校配备的“希望工程数字电影”设备也已调试完毕,教育教学功能齐备……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说,基金会已筹集资金两亿多元,订购3万多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即日起与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合作,“在灾区继续快速建设希望小学,灾区需要多少所就建多少所。” 架接专线:“让孩子在亮堂堂的教室学习” 尽管龙门山脚下的遵道镇已成一片废墟,但小镇边的“抗震希望小学”却格外引人注目,18日上午,正在绵竹参加抗震救灾的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得知学校在校舍建成后由于电力恢复受阻,无法供电供水时,总队长廖炳生当即部署成立应急抢修分队,由团长王洪带领30名官兵前往支援。经过官兵昼夜连续奋战16个小时,他们为学校安装各类管线307米,灯具53盏,移动厕所两座,发电机两台,整座学校恢复了供电供水。 经过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官兵近一个小时的奋战,学校新校舍电力系统安装完毕。同时,由于地震后电力全部中断,国家电网专门拉了一根输电线到学校,“我们要让孩子们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学习。”国家电网的两名工作人员彻夜看守着这条输电线,确保能顺利开学。 灾区孩子:“第一天上课,我不能迟到” “快点,爸爸。今天第一天上课,我不能迟到了。”清晨天刚蒙蒙亮,刚起床的李琪脸上还有些倦意。但她打起精神,整理衣角,扎起马尾……在狭小的简易塑料帐篷里,李琪拖着地震时受伤的脚,弯着腰催促父亲送她下山上学。5月12日,李琪家里的7间房屋都粉碎性地被震毁,家里值钱的东西一件也没能搬出来,一家四口现在只能挤在简陋的帐篷里过渡。“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校园啊?”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在读小学毕业班的李琪开始担忧自己会就此失学。“我们要新建小学了。”当获知重建学校的消息后,李琪完全忘却了脚上的伤,高兴得四处奔走,将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小伙伴们。 5月21日上午10点,地震灾区首座抗震希望小学在遵道镇正式投入使用,地点就在李琪曾就读的学校——中心小学原址内。早上8点,在爸爸的搀扶下,李琪下山去上学,由于腿脚不方便,她只能单脚一蹦一跳地行走。走累了,父亲就背一段路程。就这样交替着,李琪按时到达了学校,在伙伴们的帮助下走进了教室…… 孩子们的第一堂课是心理辅导课,上课老师是董惠娟。她曾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15岁那年,她的父母、哥嫂在那场灾难中罹难。少年时的阴影对她影响巨大,但现在她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灾后心理干预学博士。在四川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赶到当地,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辅导。 董惠娟教授认为,为灾区孩子们搭建能够抵抗地震灾害的教室,让他们重新拿起书本复课是帮助他们走出灾害心理创伤的最有效手段。 记者王科陶玲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青基会呼吁援建“抗震希望小学” “废墟中的课堂,是孩子们安全的港湾、心灵的家园!琅琅的读书声,是瓦砾中孕育的生机和未来的希望!”21日下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在北京呼吁社会各界紧急援建“抗震希望小学(中学)”。 根据青基会的调查,汶川地震后,很多孩子分散在各处安置点,心理、情绪受到极大创伤。灾害心理学博士董惠娟教授认为,为灾区孩子们搭建能够抵抗地震灾害的教室,让他们重新回到熟悉的学习环境,有老师和同学相互陪伴,是帮助他们走出灾害心理创伤的最有效手段。 “帮助更多的孩子复课上学是当务之急。”杨晓禹说,捐款2.5万元,就能建成一间由大型专用帐篷或轻型活动板房构成的“抗震希望教室”,并配齐课桌椅,容纳50名学生上课。数间教室可以组合成一所“抗震希望小学(中学)”。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顾晓今说,中国青基会将及时反馈公布学校建设、落成、复课情况,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据新华社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