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中国GDP增长不会因灾情放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09: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5月23日发表社评说,灾情对中国总体经济运行应该影响不大,GDP增长不会因此放慢,通胀也不会因此提高,重灾区的生产及人口占全国比重毕竟很小。这是流量上的考虑,到了重建阶段则要考虑存量的影响。因天灾破坏造成的巨大财富损失必需补回,便形成了突发的需求膨胀,从好的方面看可形成内需带动增长,但也须防对供给带来压力或做成瓶颈。

  社评摘录如下:

  川西大地震的救灾工作,正由救死扶伤的第一阶段,逐步转向防疫及安置灾民等第二阶段:往者已矣,更要为生者活下去提供条件。疫情一旦扩散,或灾民缺衣断粮,则前段的成绩将被淹没。这一阶段任务的艰巨性不比上阶段小,主要灾区达十万平方公里,死伤失踪人数达三十多万,无家可归群众达五百万。何况任务规模巨大外紧迫性又强,如按计划便要在三个月内备妥一百万套活动住房以供灾民入住。再向前看,还要为第三阶段工作的灾区重建部署,这包括全面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投入更多也要求更高。

  中央对救灾重建高度重视,温总早已提出要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至今为止,救灾行动突显了中央反应快、决心大和动员能力强等高效优点,前日又高瞻远瞩而及时地,提出了为重建工作做准备的新部署。国务院的常务会议提出,中央财政安排二百五十亿元的抗震救灾投入,和今年先安排七百亿元的灾后重建基金,到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会议还要求各方及早谋划和适时开展重建工作。

  灾情对总体经济运行应该影响不大,GDP增长不会因此放慢,通胀也不会因此提高,重灾区的生产及人口占全国比重毕竟很小。这是流量上的考虑,到了重建阶段则要考虑存量的影响。因天灾破坏造成的巨大财富损失必需补回,便形成了突发的需求膨胀,从好的方面看可形成内需带动增长,但也须防对供给带来压力或做成瓶颈。

  首当其冲者是财政负担,幸而在这方面中国可说是绰绰有余。现时中国财政收入逾五万亿,七百亿重建开支只不过增加百分之一多些;更重要的是去年超收七千余亿,扣除超支三千亿还有净超收逾四千亿。因此要拨款重建,从公共财力看全无问题:既不会有挤压效应,也不会做成财赤过大。资金上同样供应充裕:今年头四个月外汇储备增长已相当于人民币过万亿,今年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又锁起了约七千亿。由于产能巨大,主要物资亦供应不缺。如去年中国出口煤炭五千多万吨,粮食近千万吨,钢材近七千万吨,大量的出口必要时可多留自用,还有巨大外储可供购货入口。同时,巨大的投入可创造大量就业,若多雇当地灾民,在助其重建外又可增其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救灾及重建虽任务艰巨,对中国经济不会造成沉重负担,却反有推动作用。即使如此,国务院仍提出了要在全国开展支持灾区的全民节约活动,并由国家机关先行以起示范作用:今年公用经费支出一律减少百分之五,并转用于救灾。这除了是个负责任的审慎理财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可恢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社会风气,还可促成全国与灾区共甘苦的团结抗灾精神。看来在国家机关带头外,还应出台鼓励民间节约的措施,例如扩大并提高消费税,由向高消费群体多收税来资助救灾,并同时提高财政再分配的减少贫富悬殊功能。此外,之前纯为救市而减低的股票印花税亦可加回,相信股民为救灾大义亦不会反对,何况税率的千分之二微调,对市况不会有实际影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