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总参陆航部部长:不惜代价完成任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13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特约撰稿周敬波/成都报道 “飞将军”马湘生曾在唐山救灾中起降几百个架次。如今,他指挥着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救援的所有直升机。 马湘生少将,总参谋部陆航部部长、全军陆航部队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马湘生是中国第一代陆航飞行员,曾参加 唐山大地震救灾,带领机群在国庆阅兵中通过天安门广场,被称作“飞将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全军陆航部队抗震救灾指 挥部还负责协调安排空军、民航的直升机救灾工作。 陆军中的航空兵,航空兵中的陆军 《望东方周刊》:在这次抗震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陆军航空兵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马湘生:陆军航空兵是我军最年轻的一个军种,在战争中,陆军航空兵的任务重点是配合地面作战部队,一切任务都 是以地面的胜利为胜利。通俗地说它是陆军中的航空兵,是航空兵当中的陆军。 《望东方周刊》:目前在灾区的陆航部队情况如何? 马湘生:在总参下达命令后,我们从各战区都调集了力量,到5月19日直接执行任务的陆航直升机有89架,另外 还有空军、民航的40架。 一开始重点是抢救人员,后来运送药品、卫生防疫人员,总的任务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从受领任务至今,陆航直升机在地处山区、地域狭小、飞行环境和气象条件极为复杂的偏远村寨执行任务量约占总任 务量86%,特别是近两天来,随着通往各受灾城区陆路的相继打通,村寨灾区成为救援重点,仅21日一天就向安县茶坪乡 茶园村、北川县清平乡羌王寨等偏远村寨运送救灾物资121吨。 21架直升机同时进入一个山谷 《望东方周刊》:在参加抗震救灾的同时,人们也关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直升机本身的安全。 马湘生:四川复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给空中飞行带来了很大困难。许多时候,我们的飞行员多次努力仍不得不放弃降 落。但最近随着天气情况的转好,安全形势应该说是越来越好。 当然我们也根据安全理念,采取了一些科学措施。比如成都地区的部队重点执行山沟里面的任务,北方部队先执行一 些亚高原任务,就是山不太高、不太复杂的地方,让他们慢慢进入状态。 在执行任务中,注意高度、批次的调配,加强空中指挥调整。因为在这一个小小的区域,上百架直升机同时在飞,有 起有降,还有民航在这里活动。有的时候21架直升机同时进入一个山谷,这就有个协调问题。 现在看,陆航在抗震救灾中还需要更好的气象支持,另外就是与空军等各兄弟部队加强协调,注意统一管理,最大程 度发挥效力。 地震让军民关系最大程度融合 《望东方周刊》:你以前参加过这样大规模的救灾吗? 马湘生:我1976年就作为一名直升机飞行员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那时候动用装备没有这次多,而且没有从外地 很远的地方调集。当时参加救灾的飞机有限,就几名飞行员,我飞了有几百个架次。 两次抗震救灾,直升机部队的任务差不多,都是运送药品,物资和伤病员。当时飞的是直5飞机,已经淘汰了,我们 现在主战运输直升机是从俄罗斯引进的米17系列,自主装备以直8、直9两个型号为主。 《望东方周刊》:作为一名老军人,你在地震现场的感受如何? 马湘生:我乘直升、冲锋舟几次进入过震区。坦率地说,确实没想到这么严重。我到了北川一看,两面的山都塌下来 了,什么叫山崩地裂,就是这个感觉。 第二个感受是,人民群众的状态还是很好的,与部队协调得也不错,情绪比较稳定。老百姓把所有吃的、用的都拿来 保障部队,就好像过去战争年代一样。军民之间的感情因为地震最大程度地融合到一起。我曾经看到那些小战士身上背着很多 救灾物资,手里还拿了很多,实在走不动了,就倒在地上。有的装矿泉水的箱子散了,就用担架抬。他们说这是给灾区送的, 再渴也一瓶不能喝。 《望东方周刊》:我们在抗灾现场看到了许多年轻的飞行员。 马湘生:现在正是第一代、第二代飞行员交接的时候。按理说不该让这批新飞行员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的能 力、经历、飞行时间与现在面临的这种要求是有差距的,包括他们的心态。去年我们执行“和平使命”演习时,完成后小伙子 们抱着一起哭,就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够完成。但大家都感到完成这个任务以后,经受了锻炼。 这次抗震救灾难度更大。对我们飞行部队来说,更要克服一些困难。哪怕是存在风险的任务,我们飞出去以后,就是 条件不允许前进也要往前飞,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飞。尽可能多救一些伤员、多送一些物资,这是陆航部队一致的想法。-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